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深交所》2005,(12):91-91
作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一直得到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河南证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5年7月,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河南监管局有关领导到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司法人股股东及管理层对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向公司介绍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积极意义。8月中旬公司参加了河南证监局组织的股改观摩活动,对风神股份股改进行现场学习。8月底公司参加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的“中小企业板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动员会”,认真学习了试点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06,(7):12-12
香港知名财经媒体《信报》曾刊发《股权分置改革内地股市转折点》一文.指出.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地建立证券市场以来最重大的制度创新.是内地资本市场的一次革命。该报援引多位证券界和理论界人士的观点.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为解决自身基本制度缺陷做出的第一次尝试……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该报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广大投资者会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近期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其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4.
《浙江金融》2005,(5):1-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市场人士期待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终于正式启动。专家分析指出,解决“股权分置”这个股市头号难题,能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从股权分置改革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在“阵痛”中迎来后股改时代,“大小非”的减持又是后股改时期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现在有部分规范性文件出台,但是违规减持行为层出不穷。制度缺陷显而易见。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迎接全流通时期的到来.圆满完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亟需完善“大小非”减持制度。  相似文献   

6.
常修泽 《中国金融》2005,(18):50-51
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金融领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战,而且是整个国家“资度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制度性变迁。目前,两批股权分置试点工作已经结束。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武汉金融》2005,(10):1-1
继8月23日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和9月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之后,9月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又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这标志着在经过第一批、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之后,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进入到全面铺开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证券市场格局和重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中国金融》2007,(2):57-58
股权分置改革是近一年多来证券市场上的焦点.实际上,股权分置改革还是一次触及资本市场灵魂的大事。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以前固有的产权实现机制和定价机制,因而突出地改变了要素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和参照体系。股权分置改革的另一个深远影响发生在公司内部运行机制的微观层面,变化的核心是公司文化状态由强调认同和信任为核心的文化,取代过去以谈判和制衡为核心的文化.在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接近完成的时候,认真反思股权分置改革带给市场的深刻变化,理清下一步市场即将面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从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起.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共1298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占应股改公司的98%,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仅剩33家。  相似文献   

10.
聚焦2006     
《深交所》2006,(10):82-84
深交所要闻·8~10月“十一”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深沪两个交易所即实施一项重大举措:两市主板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14家公司摘去“G”帽,恢复原来的股票简称;而没有完成股改的公司,股票简称前面加“S”。从“G”到“S”,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9月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经济实质及其财务后果,同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其财务影响。掌握资本运作和创新金融工具运用方面的知识,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2005,(6):69
初夏似火的骄阳也未能抵御住中国股市逼人的寒气。2005年5月的中国股市有两个关键词:“股权分置”和“股指下跌”。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后,首批进行股权分置试点的四家公司相继抛出了各自的试点方案。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股市只用了一个劝作加以回应——下跌。尽管力挺此次改革的声音不小,尽管有专业人士一再强调此次下跌的客观因素,尽管此次股权分置改革将成为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拐点,然而联想2001年股市在仓促推出“全流通”后一蹶不振的事实,人们很难不将此番股市下跌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二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确立了“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证券市场相伴而生的、困扰了中国股市多年并直接导致近四年漫长熊市的头号难题,终于出现了破解的迹象。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紧接着在5月9日“五一”节后首个股市开盘日,证监会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上市公司: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  相似文献   

15.
杨洁 《金融会计》2006,(4):18-20
股权分置改革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热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以一定形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从而实现全流通。那么对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具有哪些形式?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更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呢?《浅析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及其会计处理》一文,介绍了“对价”的含义和形式以及“对价”的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式; 说明了选择不同的对价形式和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也会对大股东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从而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1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这句话如今将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新股样本数据,对影响我国A股初始收益率的相关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权分置和发行管制是造成股权分置改革前A股IPO市场高初始收益率的根本原因,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发行继续受到严格管制和投资者旧有定价理念及盈利模式的延续,新股的初始收益率仍然存在继续高企的制度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应进一步推进发行监管制度改革,实现股票供给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1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框架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被第一次正式写入国务院规章中。国九条也由此成为了股权分置改革阶段制度建设的立法依据。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于20  相似文献   

19.
杨帅 《金融会计》2006,(2):26-2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国提出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可以理解为非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一完成, 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来看, 它正式宣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完成,而上两次的试点不仅达到管理层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也为国内市场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建立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因此,国内股权分置改革将进入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对于如何全面地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