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品可追溯系统已成为全球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自2004年起,就已开始建立由政府开发或企业主导开发的可追溯系统.目前国内有关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理设计和追溯系统建设上,而对建立食品可追溯系统之后实施效力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该研究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效力的评价体系,从追溯系统的作业能力、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增值能力三个方面要素展开,并在各要素下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计算出权重指标集和评价方法,并对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此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效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杨  乔娟 《技术经济》2009,28(4):37-43,53
本文在依据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需求函数确定消费者购买决策准则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北京市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态度、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较低,对可追溯食品的购买意愿不显著;除了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是否是家庭主要食品购买者、收入水平、对安全信息的关心、年龄、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食品安全责任人重视程度等是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购买意愿的非常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完善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的上海在建设生鲜果品追溯体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建设生鲜果品可追溯体系,应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以保证食品安全为第一要义,实行政府统筹,建立官方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为漏洞,提高社会公众对生鲜果品可追溯的认知度,实行规模效益,将可追溯生鲜果品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可追溯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必要性基础之上,对欧盟、美国、日本等的可追溯制度进行研究,总结了发达国家食品可追溯制度的特征,提出了建立我国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和哈尔滨市730位消费者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缺乏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有60岁以上老人、食品支出、家庭食品主要购买者等因素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食品的首要因素;受教育程度是基本因素,它决定了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水平、对实施食品可追溯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对可追溯食品比不可追溯食品更安全观点的认同,上述认知、评价及相关观点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认证食品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淡化了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感知、削弱了其购买意愿,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新力 《经济》2013,(Z1):210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便捷追溯系统,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明确指出:"可追溯性"是食品风险管理的关键。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欧盟于1997年开始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美国在2003年发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政策工具,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耦合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探讨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可行性及条件,提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的政策建议:统一食品安全认证标准,规范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加强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对追溯体系的监管,整合监管资源,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质量保证法律制度,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监管、传递有效性,充分发挥食品安全认证和追溯功能,有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和完善追溯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便捷追溯系统,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明确指出:"可追溯性"是食品风险管理的关键.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欧盟于1 997年开始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美国在2003年发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巴西也从2004年开始对肉牛从出生—成长—屠宰—餐桌实行强制性的全程追溯监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禁止不具备可追溯功能条件的食品进入市场已形成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9.
赵荣  乔娟  陈雨生 《技术经济》2009,28(1):53-56
根据关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消费者消费可追溯性食品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意愿,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虽然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对可追溯性食品的关注程度、认知程度、信任程度以及对食品安全因素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刚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60-261
我国是食品消费大国,但食品安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供应链协同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新型的食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发挥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协同领导作用,构建食品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透明化的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提升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质量检测能力,可以有效约束和协调食品供应链成员的生产行为,增强其质量意识,保障供应链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追溯水平在食品供应链网络中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鸿  费威 《经济与管理》2012,(9):71-77,87
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基于食品供应链网络,建立数理模型分析初级农产品供给环节和最终食品供给环节的追溯水平对农户和制造商努力行为、食品安全事件预期损失等影响,以及追溯水平的网络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环节追溯水平对农户的努力行为具有激励作用;而制造商的努力行为仅受到其自身环节追溯水平的激励;两个环节追溯水平的提高能够减小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追溯水平的效应体现了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analysis on the extra cost of traceability systems for agro-product enterprises in China. Calculation on concrete pricing of traceable products is conducted with Enterprise A as an example by using break-even pricing. The price that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10 traceable products in Enterprise A was measured by collecting 576 valid questionnaires in three cities in China. The benefit–cost ratio, 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n and profit growth rate are figured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to illustrate if Enterprise A is profitabl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ra cost incurred by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f Enterprise A is not high in China; it is no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igh price of traceable products. Enterprise A increases its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 growth rat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The pricing of traceable product should consider target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rather than setting prices blindingly. Government support and education to consumers are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 at the early stage of establishment of traceability syst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在食品安全治理进程中,政府监管固然重要,但是,企业的自律以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知也不可或缺,因此,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相关者责任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该体系中,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通过建立规制、提供信息为相关者提供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企业的责任主要是建立有助于实现自律并提高社会信任度的保障体系,消费者的责任主要是正确认知并理性表达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 and Food Safety in Agriculture: Are Labels Effici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article, we try to elicit whether an information on food safety is consistent with a more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As the policy makers generally intervene to limit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agriculture on the supply side, is a labelling policy an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pollution levels in this sector? The intuitive reason of a food safety label rests on the fact that consumers seem to be more concerned with information on food safety aspects than on environmental ones. In a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model, we analyse the impacts of labels mentioning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on firms' profits, consumers' surplus and pollution levels. Given our main assumption that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are directly linked, our principal results show that a labelling policy on food safety can be efficient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healthy products proportion in the market. Another result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a label policy can reduce consumer's surplus.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针对北京市城区消费者的402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消费者在信息强化后对可追溯牛肉安全性的评价较高;信息搜集和经济文化因素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认知水平,风险感知、牛肉重要性和经济文化因素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认知内容,但认知水平并不显著影响认知内容。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把关,在国际上加强食品安全的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发生,这使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是法律不完善,还是制度的缺失?是监管不到位,还是技术力量落后?从监管角度来看,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事件中暴露出大量伦理问题及冲突,导致监管政府责任的虚化,监管不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鲜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消费中的重要食品,如何有效保障其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对近年中国发生的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食品种类、发生环节、责任主体及本质原因等关键信息的研究表明,各类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存在关键控制点,对食品安全关键点的重点监管,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食品安全市场存在不同程度失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是通过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向企业传递信号的,并以此激励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是消费者增加食品安全需求的反应。借助案例研究发现,政府对食品价格管制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食品价格管制与食品安全管制目标间存在冲突。食品安全危机重重,政府应慎用价格管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应明确管制职能定位,放松食品价格管制,切实有效地加强食品安全管制。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