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0年7月,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发言时称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郊区在实行“三个集中”的战略思想下,不断提高本区域的城市化率和城市化水平,而中心城区由于各方面资源约束,要求郊区承载市区溢出人口。郊区城市化途径主要有两条:郊区自身城市化率的提高、吸引中心城区扩散人口及中心城区产业转移来改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引发住宅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未振东 《数据》2013,(12):57-57
2009年以来,在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拉动力下,房山区城市化进程提速。目前,房山区统计局、调查队对本区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对“房山区城市化水平如何、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城市化发展中还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一一梳理。  相似文献   

3.
空间结构布局是城市综合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对于规模巨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国部分超特大城市实施多中心策略,其是否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值得探讨。基于2005—2019年中国超特大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社会网络法测度城市多中心程度,实证考察大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其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程度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拐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超特大城市处于提升多中心程度将促进碳减排的阶段。机制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程度通过城市创新影响碳排放,城市公路设施水平则负向调节城市多中心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卢佳  徐莹 《上海房地》2006,(11):44-46
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区规划在帮助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城市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郊区新城建设不仅是城市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分散市区密集人口,缓解日益增大的市区人口压力,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目前,通过对上海2005年统计年鉴相关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产业飞地为初始模式推动的郊区化进程与北美的郊区化进程具有不同的特征。阐述了中国城市的飞地郊区化的特征,并研究其背后的动力因素。首先对产业飞地和飞地郊区化的特征,及其塑造多中心城市空间的动力进行了阐述。其次,以苏州市区为案例,分析了苏州如何通过飞地城市化推进郊区化发展并促进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研究认为,与北美经典郊区化理论不同,飞地模式的郊区化具有外生性特征。在外来力量和“创业主义”政府的共同推动下,“飞地郊区”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城或新中心,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6.
关于“迁村并点”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人口的集中和转移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下一个世纪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在进一步推动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中 ,提出“三集中”战略 ,迁村并点政策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基石。本文拟对该政策的目标、内容、政策实施过程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土地、经济、社会等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策制定背景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 ,近年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已成为大趋势 ,市郊县人口快速向城镇、集镇、边缘市区集聚。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原因在于近年来、特别是 90…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市的人均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等资源消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规律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资源集约最优规模区间为100万~280万人,结果表明目前仅32.1%的城市处于资源集约的最优规模区间。中国城市化应该以资源集约为原则,从国家高度规划城市化,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中小城市适度扩大,特大城市多中心布局;应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紧凑型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伦敦、纽约和东京在中心城区进行高密度开发,这是新产业革命进程中市场机制推动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新产业革命是以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用机器部分解放和强化人的智力的产业革命。集聚经济的匹配、共享、知识溢出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集聚到大城市。然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政策尚未认识到高密度人口集聚对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意义。现行严格限制特大城市人口的政策压抑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唯有破解城市规划理念误区才能把握新产业革命机遇。本文以北京为例,提出应在10号线轨道交通枢纽车站进行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城市活力中心区。  相似文献   

9.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不断向外扩张,加上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加强,都市区逐渐形成并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都市区统计和当前城市统计进行对比,发现都市区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是真正具备城市功能的地域;都市区代表了区域内更高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都市区统计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状况。最后总结了中国建立规范的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都市区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加大.论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试图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者大多关注北、上、广等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民化成本问题,而对于小城市市民化问题则关注较少。本文以嘉峪关市为例测算城镇化率较高的小城市市民化成本是否与大城市存在显著不同。研究发现,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嘉峪关市城乡居民在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出现本地村民市民化公共成本为负的"农转居成本倒挂"现象。基于此,类似嘉峪关这类小城市推进市民化策略应重点涵盖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带"资"、带"技"进城;二是在财政资金约束的情况下,构建市民化公共成本共担机制,有序促进外来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对北京市房山区某居民楼节能及热计量综合改造实例的剖析,介绍了改造的实施步骤及具体方法,阐明了旧建筑改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居民楼的综合改造,节省了社会财富,减短了工期,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旧建筑综合改造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现有资源再利用使其可以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京沪港渝为核心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118-122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一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形成的进程中,首位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浦东开发、香港回归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在我国北、东、南、西四方,已形成北京、上海、香港、重庆四大首位城市.重点建设京、沪、港、渝和以其为核心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四大城市群,可以形成发达、完善、均衡、有序的全国城市体系,有力引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4个行政区461个二手房交易有效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动产价值批量评估模型,并对25个二手房交易价格与评估价格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不动产交易数据信息系统,对未来财产税征收为目的的不动产价值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批量评估.建议对不动产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城镇,结合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和建筑物价值的成本法评估,合理确定基于财产税征收目的的不动产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适应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较发达城市首先出现了大规模工业企业搬迁现象。本文利用所收集的北京和重庆两市的搬迁企业信息,结合城市的发展,对搬迁企业的时空和行业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搬迁的对象一般是城市中心区域存在污染的企业,这种搬迁与城市定位和整体布局有关,大规模的企业搬迁与城市发展阶段相联系;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土地(也称场地)大多污染严重,潜在风险很高,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对我国开展专门的污染场地管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的过度劳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对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知识工作者,分析该地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和工作特性的状况及特征,并以此为数据支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缓解和解决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宣武、崇文、丰台、石景山、大兴、门头沟和房山等7个行政区为地域范围的北京南城和西南部区域,在北京总体经济社会发展中是相对滞后的地区。加快该地区的发展,与提升北京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准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在明确加快该区域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加快其发展的二级开发模式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subaltern urbanization is about vibrant smaller settlements—outside the metropolitan shadow—sustainably supporting a dispersed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ch draws 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collective using both large statistical and land-use data sets and detailed case studies in non-metropolitan Indian geographies. Anchored in postcolonial urban studies, it looks beyond the logic of agglomeration and questions our understanding of settlement hierarchies and the loc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novation processes, opening up an alternative reading of urbanization that could be valuable for other regions. Local agency is core to this concept, transporting the arguments of the ordinary and the subaltern beyond large cities. Our findings, apart from emphasizing the agency of smaller settlements, highlight their multiple local and translocal flows, shaping an autonomous external engagement that could exist independently of relationships with large cities. Further, even though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seep into each other, they do so organically, unlike the process in planetary urbanization. Additionally, the rural-urban dichotomy remains performative, in that governance regimes influenc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ppreciation of these dynamics can provide insights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human settlements, which is our goal in advancing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