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质监系统的工作环境之中,记者接触到的质量事件数不胜数,每个月或每季度关于中小企业的质量通报几乎堆成山,时间久了也让人有些麻木了。于是便慢慢养成了“买名牌、用名牌”的习惯,尽管花费高一些,但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总觉得名牌产品的品质更足以让人信赖,即使有些商品并非物有所值,但求心安。但是,最近世界名牌飞利浦产品在山西的质量事件却给记者不小的“打击”,一家堂堂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竞让质监部门亮出了消费的“红灯”,这确实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毕竟是事实。 飞利浦收录机在山西“触礁”,这一事件暂且告一段落,但没有结束的话题是:在市场上的众多产品之间,在名牌与非名牌之间,消费者该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4月1日一大早,晋中市质监局副局长原旭生就赶往"省局",这次他是要去提"意见"的:山西名牌评审能否再增加一些市场的声音,让更多参评企业的终端用户和产品消费者参与评审。晋中市有山西名牌53个,虽已名列全省前茅,但对这个数字,原旭生还"不满意",他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企业的数量是地方经济的"晴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购买商品,很多人都会想到名牌。据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80%以上在选购商品时注重名牌,在农村也有50%以上的农民看重名牌产品,尤其在家电方面,农民首选的都是名牌。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产品受消费者青睐,除了在创名牌上下功夫,还得有淘汰“名牌”的意识。正因为眼下是品牌时代,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假冒名牌商品,诸如“世界名牌”、“国际精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等,“名牌”满天飞,让消费者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就拿白酒来说,目前我国只有17种白酒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消费者来说?名牌是优质,负责的代名词,购买、使用名牌产品或服务意味着安全、可靠。但从种种名牌产品被屡屡曝光有严重质量问题,到“欧典”的公然欺骗消费者,诸多事实表明,一些所谓的“名牌”反而成了让人们放松警惕的陷阱,那么,名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究竟怎样?有的所谓“名牌”是实至名归还是徒有其名?消费者应该如何对待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深圳,喜欢逛商场的消费者可能早已注意到,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商品也挂着“中国名优产品”、“消费者满意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行业质量优秀企业”、“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等各色“名牌”。有人会问,这些牌子与“中国名牌”是不是一回事?挂着这类牌子的产品是否也算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6.
《巴蜀质量跟踪》2003,(12):10-15
空调行业的新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在这个新旧格局交替的震荡期,空调市场已经连续发生了数起”揭内幕”事件;东洋电机声称国内的变频空调都是假变频;帅康揭发行业质量黑幕,奥克斯称市场上众多”高科技“空调都是谋取暴利的幌子。事实是否如此。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创中国名牌不仅是中国企业界的愿望,而且是中国广大消费者的愿望。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宋季文,请他就中国名牌战略等问题发表了看法。谨以此文献给“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编者本刊讯(记者赵春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名牌对消费者的导向和认同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正如一些企业家所形容的:名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当今的市场是名牌争雄的市场。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记者就有关名牌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召集的“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研讨会”上获悉,中国已开始对“缺陷产品”说“不”,针对缺陷产品的管理制度在一两年内将要建立。建立这一制度的背景是,由于设计、生产失误而形成的“缺陷产品”给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的损害日见增多,特别是近期出现的一系列产品缺陷引发的纠纷事件,如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三菱帕杰罗汽车事件、松下手机事件等,引起了社会对中国缺陷产品管理的广泛关注。所谓“缺陷产品”,是指由于企业在产品设计上的失误或在生产线某环节出现错误,导致大批量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缺陷产品出现,而且这些产品已流入市场。这时仅仅依靠单一的消费者提起  相似文献   

9.
3·15,一个消费者口耳相传的词汇,一个打假维权的代名词。年年都有3·15,今年的3·15我们怎么过呢?甘肃省质监部门为广大消费者捧上了一道节日“大餐”———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全省各地的质监部门同时唱响了“质量、安全、健康”的主旋律,一个打击制假售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浪潮在陇原大地涌动。与往年相比,今年3·15活动的声势更为浩大,除在兰州东方红广场设立主会场之外,质监部门还在兰州设立了5个分会场,其他市地州也同时设立了5个分会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长镜头聚焦这次大行动吧。主会场:多方互动人如潮…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部门检测,由于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从宏观上看,我们的总体水平还较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不应回避的事实。质量不高,仍然是大部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致命弱点;质量低劣,仍然是广大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内容。这说明,质量仍然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质量意识到名牌意识的升华,各地出现了"名牌热"。名牌,意味着可靠的质量、先进  相似文献   

11.
开场白: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兴起一股名牌热,可以说,政府正加大培育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理论界在研究名牌,新闻界在宣传名牌。今年9月,第二批“中国名牌”产品也即将出炉,我们借这一时机,请来了有关专家、企业家、消费者来聊一聊这一热点话题。 企业:创国际名牌要靠内功 主持人:请问,作为企业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及实施名牌战略有何看法? 闵成军: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产品的竞争日益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质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动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福建名牌”产品.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是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五个年头,福建省又有33家企业的产品(其中7个属复评)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称号,数量比去年翻了近一番,创历年最好成绩。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62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仅次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在全国排名第五位;福建名牌总数达553项。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夕,“河北省’97名牌战略论坛”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河北各界人士呼唤名牌的情景至今仍令记者难以忘怀。在此次论坛会上,记者采访了官、产、学三方十余位代表,他们对名牌的求索更令记者肃然起敬。为此,记者特将其中的“十人谈”笔录下来,以此献给“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因为,不仅企业呼唤名牌,而且消费者也呼唤名牌。──作者题记质量兴省名牌兴企郭世昌特稿河北省副省长郭世昌如是说: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创建名牌工作十分重视,1993年12月向全省发出学“豪门”、抓强项、创名牌、争一流的号召;去年省政府又把…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什么?经济学家周其仁下的一个简单定义是:“名牌本质上是要消除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品质的忧虑,是一种人们在商业实践中创追出来的供需双方识别产品和服务品质成本最低的办法。”因为消费者面对诸多产品难以抉择,不可能——试用,能经较高品质保证来降低他们对产品“考核费用”的名牌,才由此应需而生。换言之,只有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成为名牌。在这个定义上,名牌就是市场。  相似文献   

15.
报道安徽阜阳171名原本健康的婴儿因食用了劣质奶粉,导致身体瘦弱、四肢短小、头脑肿大,因此被外界称为“大头娃娃”,其中死亡13人。而今年年初,“苏丹红”事件被各大媒体纷纷炒作,闹得沸沸扬扬,其影响甚至在消费者中产生了恐慌。追根溯源,导致“苏丹红事件”的源头只是一家规模不足5人,只有1台破机器的小规模食品加工厂。面对一起起威胁人民群众安全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辽宁省质监系统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了摆在面前的问题与挑战,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成为未来辽宁省质监系统的工作重点。不久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名牌战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们也产生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名牌,有的还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各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优质产品。但是,这样的名牌毕竟太少。相当多的名牌,特别是那些自封的或被某些权威机构封的“名牌”,却并没有“名”。有的连“牌”也消失了。 什么是名牌,我认为,名牌就是产品的或企业的质量信誉,当然是较高的质量信誉。名牌既体现了质量竞争力的高水平,又可以扩大质量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往往通过名牌来体现。没有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名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名牌就是质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市场上假货充斥,“王海打假”深得消费者的认同与支持。由此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端正社会风气,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循着健康轨道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不过目前还有着“真牌假货”,也同样泛滥于市场。说是真牌,因为商品的外包装、防伪标识以及出售厂家都是真的;但从商品内在质量讲则是“假货”,它或者是本厂产品畅销后从外厂购进的“假货”、“次货”,换上本厂的名牌商标,便变成“真货”,畅行于市场而无阻碍;再或者是本厂的“次品”、“变质品”,因为有“名牌”保驾,堂而皇之走上市场,而消费者却深受其害。尤其是“名牌食品”,受害者人数多,影响广,于国于民,都令人深忧。 最近得知的一个案例,是某名牌果奶,以变质的食品供应  相似文献   

18.
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工作,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最近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举措,在全省推出“质监警示进商场”制度。今后,商场将对无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认证)、质监部门通知的问题产品实行下架处理;在商场醒目位置将设立质监部门产品安全消费警示牌(栏)。通过警示消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质量监督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福建省质监部门在省、市、县三级商场全面启动“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此举旨在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问题产品”实行下架处理。包括无生产许可证、未通过中国强制性认证的产品以及质监部门以通知方式要求下架的“问题产品”。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崇尚名牌,创业者追逐名牌,投机者盗用名牌,新闻界爆炒名牌,名牌为何勉力无穷?有人做过一次试验,让七八个人蒙上眼睛品尝几种饮料,结果,最好喝的并非可口可乐,可一旦让他们知道哪一种是可口可乐,多数人就选择它。在美国,几位经济学者围绕“万宝路香烟为何销售长久不衰”展开一场争论,一位学者说主要是质量好2另一位学者说主要是名牌创造了美国西部男子汉形象!为此有人做了试验:把同样质量的万宝路香烟一分别装在原包装和白皮包装内。结果原包装销售了7O%多,白皮包装只销售了ZO%多。这说明同一种产品,有没有名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