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舒平 《国际金融》2011,(12):15-18
11月30日,美联储发布最新一期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复苏正在稳固,短期内美联储推出QE3的可能性在降低。然而,欧债危机恶化、美国国内通胀预期下降、消费增长动力下降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仍可能促使QE3政策在2012年出台。而"超级委员会"未就削减赤字计划达成协议,则意味着美国两党政治博弈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2.
2012年1月25日,美联储举行2012年首次议息会议,会议声明显示出较为鲜明的量化宽松立场,这引起了市场各界对美国是否会在近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热议。文章综合美国经济基本面、通胀形势与欧债危机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预计近期美联储不会推出QE3,但2012年下半年QE3推出的可能性较大,这将促使资金加速流向新兴资本市场,并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美联储终于启动QE退出步伐,这意味着全球货币金融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将进入一个新的货币金融周期。2010年以来,美联储QE对美国私人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在美联储三轮QE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出现明显改善。美国QE已经基本完成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历史使命,货币政策从非常规回归常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美国为迅速摆脱危机,在美联储的操作下,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直至接近于0,随后又动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通过演讲、政策声明和承诺等多次向公众传达经济形势,引导联邦基金利率未来的可能趋势,修正投资者和经济预测者的利率预期;制订"信贷流动性计划"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执行购买长期资产的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11月25日,自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及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开始,到2012年12月共开展了五次大规模资产购买,其中四次操作被外界称为量化宽松政策(即QE1~QE4)。  相似文献   

5.
周俊生 《金融博览》2012,(20):20-21
时隔两年之后,美联储终于启动了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美联储此番推出QE3,不仅与前两次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且经过了持续时间较长的讨论和争议。  相似文献   

6.
近日,美联储宣布启动削减QE规模,此举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后QE时代"。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然后在梳理比较大萧条时期美国和2006年日本这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实践的基础上,阐述量化宽松退出的可能效应,进而指出此次退出对全球及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我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志强 《中国金融》2012,(19):45-47
短时期,QE3将有利于避免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长期而言,美联储再次启动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流动性盛宴鉴于美国及其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新一轮量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影响市场情绪和走向的关键因素,美国QE的"变与不变",主要是在就业市场改善和通胀压力之间权衡考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复苏而采取了数轮量化宽松政策(QE),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美联储疯狂印钞的激进之举其内部也存在着反对声音。在近几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有部分成  相似文献   

9.
缥缈 《新理财》2012,(10):24
9月13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将会在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国长期债券,直到2012年年底;同时保持低利率政策直到2015年;这两项合在一起,实际上构成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QE3的推出,势必压低美元的比价,由此,全球股指持续升高;黄金、原油、有色金属价格弹涨。市场的理解是,当前全球疲软的经济走势,可能与美联储一样,需要QE3以  相似文献   

10.
一、政策路径判断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央行采取了激进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和保持价格稳定。随着各国经济和通胀形势的分化,欧美主要央行的政策方向也开始出现分歧。(一)美联储:有步骤地退出美联储于2012年9月启动开放式资产购买政策(QE3),目前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MBS和450亿美元国债。进入2013年,美国就业市场出现  相似文献   

11.
QE3:蓄势待发     
步入2011年下半年,有关美联储是否会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讨论骤然升温。这主要基于三大形势的巨变:一是美国国会两党关于债务上限的谈判僵持不下,并最终成为标普公司下调美国AAA主权评级一个重要原因,金融市场信心遭受重创;二是美国经济上半年意外地疲软,特别是第一季度增长率被下调至几乎停滞的0.4%,而6、7月份则失业率反弹;三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可能最终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然而,在8月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并未如期推出QE3,只是承诺至少在2013  相似文献   

12.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退出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08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骤然升级,并迅速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陷入了衰退之中.面对危机,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及时启动以"三大法宝"为核心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危机不断扩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瞿明昱 《国际金融》2010,(12):48-49
由于美国就业市场始终不见起色,且经济复苏的势头在最近几个月显露疲态,市场对于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的预期日益增强,推动美元汇价自9月份起持续贬值近7%。进入11月份后,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掀起第二波高潮,以及朝韩冲突的升级,全球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面对美元单边跌势的中止,金价强劲攀升的势头一度遭遇严峻考验。不过,在地缘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14,(2)
正美国QE退出预期和利率市场化是国内外影响深远的两大宏观事件,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构成重大挑战。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失业率等关键经济指标逼近美联储目标值,美联储何时退出QE仅是时间问题。对于美国退出QE3的预期,导致国内资本再度外流,2013年6月,外汇占款在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加剧国内金融市场资金面急速收紧,以至爆发疯狂的"6月钱荒"。美国退出QE一触即发,国内金融改革马小停蹄,作为金改的核心内容,201 3年7月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频出(见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启动第1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TheThirdRoundofQuantitativeEasing,QE3)。此时,距离笔者最早预期推出QE3的时点已一年有余(见《QE3:蓄势待发》,《中国外汇》20i1年9月)。时过境迁,相对彼时,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29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举行了最新一期议息会议,决定自本月起停止新增购债。这意味着自2014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缩减购债规模"(QE Tapering)操作如期结束,也意味着自2008年底启动、先后历经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E)正式终结。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将会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大分化"的"新常态",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复苏也加剧了全球货币政策周期,全球股市、债市、汇市以及货币格局的分化。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随着2014年美联储启动QE退出程序,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正在转向,从而步入"后QE时代",而这也标志着2015年乃至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新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大周期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3年12月美联储开启缩减QE的阀门后,市场预计美联储今年每次利率决议都将缩减1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直至QE政策完全退出市场。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证词中表示,美联储缩减QE的步伐将根据经济复苏状况而定。证金贵金属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世兴分析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出色,美联储则将有可能加快缩减步伐,届时将提振美元走势,对金价造成打压;而一旦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将会推升市场对美联储缩减步伐的预期,对黄金白银将形成较为有力的提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月份非农数据的疲软,  相似文献   

19.
《甘肃金融》2012,(6):4
北京时间6月7日晚22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提供证词,阐述美国的经济状况和美联储的政策。尽管欧债危机升温、全球经济下滑势头加剧,但路透社形容,伯南克的语调并不见得有很强危机感。他表示若有需要刺激美国经济,美联储准备好采取行动,但没有具体承诺会否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QE),令全球市场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20.
赵新 《中国外资》2013,(10):36-38
本文使用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2003年1月-2012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联储基础货币供给量、存款准备金月度余额和公开市场业务对美联储有效利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过模型实证分析可知,美联储这三大基础货币工具的变动对美联储有效利率的影响方向和力度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正说明美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当中,同时金融机构的"惜贷"较为严重,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