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时期,广州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但到了宋末和元代,泉州却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兴起和广州港的衰落,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宋室南渡之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早在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泉州便有取代广州之势。当时,前往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到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后,前往贸易的国家已增至50多个。在财政收入方面,泉州也逐渐追上了广州,与广州处于相等的地位。南宋定都杭州之后,即着意加强对泉州市舶的扶植,扩大它的职权,规定福建沿海的商船,都须向泉州市舶司领取“官券”才能出海。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还专门拨钱25万缗给泉州市舶司。作为“抽买乳香等本钱”,以扩大当时泉州的海外贸易;并起用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为提举市舶,利用蒲在海外的声望,以吸引外商前来泉州经商。因此,在南宋中后期至元初这一段时间内,泉州的对外贸易便已逐渐追上广州,最后进而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的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2.
元代福建的泉州港是世界著名的大港,因此,元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达闻名于世。福建是 多 山省份,粮食生产不足以供民食,在许多人的眼里,福建是一个落后的省份。那么,元代福 建商品经济的发达是因为泉州港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使之成为中国与海外交换的中心、抑或 是由于本省商品生产的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交换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 考察元代福建的商品生产。但以往学者论述元代福建的商品生产,由于材料的缺乏,多与宋 代一起研究,名为“宋元时期”,其实多以宋代元。由于元代福建的方志皆已散佚,有关元 代福建的经济史…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古代海外贸易历史上有过“四大商港?的兴衷迭替。其中漳州月港凭借其优良的港口地理环境,成为福建著名的“四大商港”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发展港口经济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漳州市实施依港立市的计划,发展海峡西岸港口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福建华侨投资企业的历史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在旧中国,福建华侨和全国华侨一样,不但在政治上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革命斗争,在经济上他们在各地从事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资本主义企业投资和建设,对旧福建的资本主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收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资料,我们曾选择厦门、泉州、福州、漳州、以及晋江、南安、永春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就是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就近代福建华侨投资企业的发生发展变化,华侨投资企业的基本特点问题进行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近代福建华侨投资企业 的发生和发展变化 福建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约占华侨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血肉联系,由于他们在海外受尽殖民主义者的百般凌辱,成为“海外孤儿”,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  相似文献   

5.
清代福建的外贸港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以前,福建外贸港口经历了多港、一港、走私小港的演变过程。这一变迁,对于福建外贸的发展颇有影响。这里将通过港埠这一窗口,以窥见清代福建的海外贸易。  相似文献   

6.
鸦片贸易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海盗式的掠夺手段.鸦片战争前,他们以走私的方式,大量偷运鸦片,换取白银,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重要方法.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凭借摄取的各种特权.使鸦片像潮水地涌入福建,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白银的外流量,加剧了福建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因此,鸦片贸易在福建外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鸦片战争前的输入情况鸦片输入福建,由来已久,早在明万历年间,漳州月港输入的货物税单中就有“定阿片每十斤税银二钱”的记载.清朝初年,荷兰人盘据台湾,“他们从爪哇把那里所盛行的烟草与鸦片拌合的方法,介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08,(8):79-79
中远集团近日在福建泉州开通第二条东南亚航线,该航线首航由福建外贸中心船务公司的“鑫源15号”轮执行,从晋江围头启航直接抵达马尼拉。晋江围头至马尼拉航线实行周班服务,每周五抵围头湾集装箱码头,次日离港,直达马尼拉南港/北港。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代,泉州跃升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港,在与东南亚、日本、朝鲜以及欧洲的贸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上贸易的繁盛,促使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某些变化。本文选择宋元泉州农业经济作为研究对象,所要阐述的就是在地狭人稠、民业不丰的条件下,泉州地区怎样顺应海上贸易发展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年以来,福建侨港澳投资企业的发展,大体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投石问路阶段 这一阶段从1979年起至1983年,是侨港澳资本在福建探索性投资和侨港澳投资企业初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的涉外经济法规还不完善,福建的软硬投资环境也不甚理想,故而外商到福建投资顾虑较多,来洽谈的不多,谈成的更少。在这种情况下,侨港澳资本充分发挥自身与福建特殊的亲缘优势,率先“投石问路”,在闽兴办投资企业,并为其他外资形式到福建投资牵线搭桥,成为外商中来闽投资兴业的先驱者。 据统计,1979年到1983…  相似文献   

10.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约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历久而不衰。直到1843、1848年,中国的生丝和茶叶仍然全部或绝大部经由广州港出口,而从英国进口的羽毛纱、粗叽、手帕,毛毯、铁器、玻璃等,广州港则比上海港高出五到十倍不等。但是,自鸦片战争之后,广州港的外贸地位却发生  相似文献   

11.
漳平是闽南四地市的结合部,是闽、粤、赣三省边区的物资集散地。鹰厦铁路纵贯其南北,乐至泉州、西至龙岩的铁路横穿其东西,漳平境内铁路总长116公里,车站11个,成为福建二等编组站。它又是正在施工的龙梅铁路和将要通往京九铁路的正在规划的龙赣铁路的连接站。漳平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漳平至华安二级公路即将建成,集装箱运  相似文献   

12.
略论近代福建华侨汇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福建侨汇款额及其特点 (一) 近代福建华侨汇款数额 福建华侨汇款起初由“水客”带来,大概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汇款估计不会太多,但其总额年均约在百万银元左右。至七十年代以后,汇款已逐渐增多。据估计,1871—1884年平均每年达311万银元,1885—1898年平均每年约在1,039万银元。 关于闽侨汇款数目,各方面发表资料不少,但常不免有挂漏不全之嫌,其数字之准确程度不无疑问。三十年代末,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郑林宪曾作过调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福建华侨汇款自1905年至1915年,每年侨汇数目约在1,900万至2,300万元之间;1916—1918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银价高涨,汇款曾减至1300—1600万元之间;1919年以后二年增至2,000万元,及至1921年—193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年约4800万元;1929年—1931年三年中,适值世界经济危机,银价暴跌,所以汇款特别多,年由5800万元上升至7600万元。1932年以后至1937年之间约在五、六千万元左右,1938年又达到7000万元的高峰,较历年以来最高的1931年稍少二百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金鸡报晓,花好月圆。由国家文化部外联局、福建文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协办的第四届泉州“海丝”文化节(闽台文化汇展)暨第八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于今年元宵期间(2月22至25日)在福建泉州市举行。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泉州还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有泉州籍海外华人华侨670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 约900多万人祖籍泉州;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2 处,其中国家级14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对外开放历史漫…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原是闽南“金三角” 侨乡泉州的山区县,也是世界大 华侨巨子家乡的贫困县,又是沿 海开放区域计生工作长期滞后的 老大难县。 该县1985年被福建省定为全 省最大的贫困县,经济和计生等 工作多处在泉州倒数位置。改革 开放二十个春秋,安溪经济建设 初见成效,1996至1998年连续三 年全县经济增幅跃上福建“十 佳”。由于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多 子多福、传宗接代” 封建思想根 深蒂固,安溪计生工作长期无法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北枕市岭,系中国历史上的越人故地。隋唐之前,地广人稀,林木参天,薄丛莽莽,“蝮蛇蠚生,病疠多作”(《汉书·严助传》)。人皆“半羸”,“生齿不蕃”(周去非《岭外代荟》卷四)。经济发展水平远比中原落后。或刀耕而火种,或火耕而水耨。以“饭稻羹鱼”自足,顺乎自然,安于现状,对自然环境没有作能动地改造。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广东简直是一派可怖的化外生蕃的景象。 从中唐始,在中国的经济重心日渐南移的总趋势影响下,宋元时期,广东进入了初步的开发期。明清两代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明初重开会通河,大运河得以畅通;加之整顿大庾岭山路,沿赣州南下越大庾岭到两广的商路益加便畅,南北贸易更为频繁。海外贸易方面,万历之后又有较大的增进。秦汉以来就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广州,其地位尤显重要。明代在嘉靖元年(1522年)关闭泉州、宁波市舶司,清代也在乾隆廿二年(1757年)关闭江、闽、浙三关。唯有广州未曾闭关,且于闭他关之后成为对外通商的唯一港口。本是侷促海滨的广东也一变而成为与海外通商贸易往来的便捷之区,处于浸染近代之文明,得近代风气之先的地理位置。作为广东的经济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从以水稻为主的比较单一的作物逐渐改为种植品种繁多的商品性农作物,形成多种农作物组  相似文献   

16.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朝廷实行积极的海洋政策,驻扎在大闽江口区域的卫所将士以及民间航海技术人员为确保郑和下西洋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化年间,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福州成为专通琉球的朝贡贸易港口。明中期后,在海禁政策的高压下,民间海洋发展转向为反体制的走私贸易。月港开放后,大闽江口区域又逐渐成为福建对日本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心与对日本长崎的移民中心。  相似文献   

17.
泉州,是我国千年历史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古城,今日,成为当代中国最佳魅力的城市.泉州拥有700多万人口、福建最大的地级市、国内生产总值长居八闽之首、经济活力为国人认可、侨港台胞数百万等优势.近些年,泉州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全国发达省份地级市比较,提质增量,略低一筹.从福建省委召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别中央赋予将其写进历史文件后,振奋八闽,鼓舞人民.泉州人民深感,责无旁贷,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8.
泉州,是我国千年历史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古城,今日,成为当代中国最佳魅力的城市。泉州拥有700多万人口、福建最大的地级市、国内生产总值长居八闽之首、经济活力为国人认可、侨港台胞数百万等优势。近些年,泉州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全国发达省份地级市比较,提质增量,略低一筹。从福建省委召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别中央赋予将其写进历史文件后,振奋八闽,鼓舞人民。泉州人民深感,责无旁贷,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9.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鉴于前此倭冠海盗活动的频繁,遂于福建漳州海澄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准许民间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于此确立和实施了“纳饷过洋”的饷税贸易制度,海澄月港因而成为当时福建乃至全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口岸。除月港之外,从其他口岸出入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均为明朝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和镇压。明王朝这种有限度的开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顺应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應当时西方殖民者日趋东来以后变化多端的海外局势。迄至天启、崇祯之交,随着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明朝海禁的再度严申,使得明朝于海澄月港实施的饷税贸易制度陷入了难以继续维持的境地。崇祯五年(1632),鉴于海澄月港“饷额屡缩”的事实,明朝罢废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广州的华侨史研究勃兴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华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对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方面,仍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建树无多。由诗人司徒杰撰写的《广州与华侨文化》一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广州与华侨文化》是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丰城书系》中的一本,它以较翔实的资料,揭示了近代以来华侨文化对广州的影响,以及广州在沟通海内外中华子孙的文化联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题为“黄金通道”,论述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