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资一般指在企业兼并或收购中,并购方为获取被并购方的控制权而开展的资金融通的活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并购(M&A)乃是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的统称(Merger&Acquisition),本文将并购定义为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为获取并购对手方企业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行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融资已经成为跨国并购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并购方案的成败,而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又是并购融资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并购情商     
很多并购败局,问题并不出在“硬实力”上,而主要是“软实务”不够本期杂志,几乎是并购专刊了:封面文章是海信收购科龙这起“国内最复杂的并购案”,内文有双汇、莱钢这两起意义深远的涉外并购案报道,“天下”栏目有对华为-港湾并购案、中移动-凤凰卫视并购案的简短评论。算上国航-国泰-港龙三方换股并购案、三一重工杀入徐工-凯雷并购案等,6月几乎是中国企业的并购月了! 并购是企业界的“战争”,是企业活动中最复杂的部分。近几年中国企业界的大型并购案频发,跨国(涉外)并购接二连三,中小型的并购更是大量增加。并购专家王巍每年都要推出“十大并购”,前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金影 《财会通讯》2008,(12):107-108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由于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尚短,在企业并购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并购风险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迷失现象与企业文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有现象。目前世界上较大的公司都是通过不断并购形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2年为止美国已经发生了15起数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巨型企业并购案,总耗资2095.6亿美元,小数额的并购每年都数以千计。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过去20年里65%的并购是失败的,无法实现当初的承诺和实现并购企业的价值。并购的实质就是一方用现金或股份等换取双方认同等价的被并购方的价值,包括其厂房、固定资本、人员,专用技术和专利、市场份额,特殊客户群等等。和购买一台电视机的过程并没有实质性区别,都是一次等价交换的过程,可是在全世界的并购案中,不到一半真正实现了最初期望的并购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认为在并购过程中出现了价值迷失现象。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市场交易行为,目前企业合并、收购、改组、改造等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然而,合并、收购、改组、改造之后,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效益大增、皆大欢喜者如海尔并购案例等,效益滑坡、苦不堪言者如康恩贝并购案等。为何存在这种天壤之别呢?笔者认为,企业并购后,管理整合乃是决定控制权增效(提高并购各方业绩)的关键。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新型国有资产立理模式是管理自台的基础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合并、重组,但由于仍未能明确技资主体,一些企业未能成功地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机制,重复以往国…  相似文献   

6.
黄瑞玲 《广西会计》2003,(11):13-15
企业并购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一家企业通过获取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 ,从而取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企业作为独立经济主体 ,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都受到利益动机驱使 ,并购是多种因素反复权衡和综合比较的市场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并购逐渐形成了热潮 ,其气势、动作也越来越大。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 ,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拟对企业并购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粗略探讨防范和规避企业并购风险的对策。一、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企业并购的形式多…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行为发生时,并购方不外乎以银行存款、其他资产或负债等形式来获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前一种用资产或负债形式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的方法称之为“购买法”。而后一种通过换发股票,增加并购方权益来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的方法称之为“权益联营法”,因此,在并购行为发生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也相应地分为“购买法”和“联营法”。并且,并购企业一旦采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则不能采用另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控制权安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控制权安排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经营者实事上掌握了企业的全部决策权。代理问题的存在虽然对所有者的最大化利益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就企业治理来说,经营者掌握企业控制权却是一项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并购支付对价是指并购方企业为取得被并购方企业(也称目标企业)净资产或控制权而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放弃的其他有关资产项目或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支付对价是并购双方焦点所在,支付过少,目标企业会拒绝接受并购;支付过大,并购方利益遭受损失。因此,支付对价的评价是企业并购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敌意收购者与以创始人为首的高管团队的控制权争夺,是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及控制权争夺主体拥有的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控制权争夺主体如何获取实际控制权.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宝万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识别了利益相关者参与控制权争夺的动因:一是高管团队资本较高的租金产生能力使得"有限"自利的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高于其要素机会成本的超额回报,进而对高管团队产生较高的经济依赖;二是敌意收购者入侵使得利益相关者感知到组织身份威胁,利益相关者会增加对高管团队的社会认同.利益相关者对高管团队产生的"经济依赖"和"社会认同",是促使高管团队获取控制权优势的根本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并购支付对价是指并购方企业为取得被并购方企业(也称目标企业)净资产或控制权而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放弃的其他有关资产项目或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支付对价是并购双方焦点所在,支付过少,目标企业会拒绝接受并购;支付过大,并购方利益遭受损失。因此,支付对价的评价是企业并购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并购是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等,以自身的一定资产来获取被并购方的经营权或控制权的一种战略手段。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并购活动的行列。联想集团通过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来拓展海外手机市场,以此来带动财务绩效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本次并购活动中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对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逐渐被认为是可以改变"国进民退"的现状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力武器,而完整系统地识别并购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规避方法无疑会对并购双方规避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上海家化开启了"日化业并购第一案"。曾经被视为"资本+产业"完美结合的国企改制案例,如今却变成了"资本+产业=决裂"的反面教材的平安家化并购案引人深思。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以平安家化并购案为例,按照并购过程发生的阶段顺序,对特定并购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分析。通过着重分析平安并购家化案例中并购前的战略风险、并购中信息不对称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得出了一些对其他企业进行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定义及特点(一)购买法的定义及特点购买法是指由一个企业(即购买企业)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来获得对另一个企业(即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的一种交易。其实  相似文献   

15.
一、管理层收购概述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中,管理层(即少数几位公司高管)通过融资的方式收购公司的股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获得公司控制权的一种并购方式.对管理层收购的起源问题有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的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照企业产权的规定制定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与此相应企业并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如何推进企业并购呢?我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17.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企业并购是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部分或全部),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现金、证券及实物资产),并因此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行为。并贝勾中主动进行并购的一方称为并购方,被动的一方则为并购方的目标企业。  相似文献   

18.
余化良 《公司》2000,(2):8-9
一、“三权归位”构想 在早期的自然人企业、单一业主企业或合伙企业中,投资者既是企业法人财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企业的生产者,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生产权三位一体,均由同一主体行使。 随着企业制度的演变,特别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的广泛应用,对企业运作严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深切能源集团作为生产经营企业,在实施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实践过程中,为理顺对属下企业产仅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关系,将控制权分解为经营控制权和生产控制权,并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理论进一步演绎,从而将所有权、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无法满足传统的内涵增长模式,开始实施以并购为主的外延增长模式,并购为企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从定义上看,兼并和收购有一些区别,如兼并中被兼并企业的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仍以法人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严汉民  陈梦  梁燕 《会计之友》2021,(7):93-100
选取2014—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特征与企业并购超额商誉之间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动机下高管特征对后续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团队稳定性、具有财务背景的高管人员占比以及非国有企业团队规模都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的产生,其中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会直接负向影响商誉减值的计提,团队规模和平均年龄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下增加商誉减值的行为,具有财务背景的高管人员占比在有无盈余管理动机下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合理配置高管团队、控制高管人员流动性、加强市场对并购事项的监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