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具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利益相关者的控制和博弈是政府预算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政府预算审计制度应健全政府预算审计利益均衡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分析政府预算审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博弈行为,提出利益导向下的中国政府预算审计制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2.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审计利益相关者:互动关系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结构-行为-效率"分析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治理理论,提出审计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分析审计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揭示审计利益相关者之间在结构、行为、效率等方面的互动关系;提出确保审计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结构治理、协调治理和核心能力治理等治理机制.旨在为审计行为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4.
秦戈 《审计月刊》2023,(2):20-21
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犯罪构成两阶层理论和预测性分析理论等,从审计对象、审计证据链模式、大数据分析等三方面探讨研究型审计提质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06年沪市的数据,考察了风险和风险管理这两个审计需求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多利益相关者条件下,控制机制的成本共担,造成部分决策者可以转嫁部分监控成本给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管理成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具有正外部性的审计需求服务将增加引起审计收费上升。同时还发现,当企业的风险管理披露程度较高时,审计费用越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审计的视角,分析了公司合伙模式特点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国家建设项目范畴、审计内容、审计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依托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投资管理理论和审计理论,研究了影响的后果及审计应对举措,提出了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拓展审计范围,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重塑审计目标,优化审计模式,整合审计资源,调整审计重点的系列实施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风险和风险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基于审计需求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06年沪市的数据,考察了风险和风险管理这两个审计需求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多利益相关者条件下,控制机制的成本共担,造成部分决策者可以转嫁部分监控成本给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管理成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具有正外部性的审计需求服务将增加引起审计收费上升。同时还发现,当企业的风险管理披露程度较高时,审计费用越高。  相似文献   

8.
陆丹 《企业导报》2012,(24):168-170
近年来随着企业道德危机的频繁发生及其带来的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企业道德建设已成为公众、政府和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道德审计在企业道德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导入使得企业道德审计更为形象化和更具操作性。文章从企业道德的审计主体、内容、方法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企业道德审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前者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后者是审计人的目标。内部审计终极目标是抑制消极因素,促进组织目标达成,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终极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内部审计直接目标是生产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不同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下,直接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直接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基础,直接目标生产具有一定属性的审计产品,而终极目标是对这些产品进行消费之后的效果。审计产品属性主要表现为产品类型和产品内涵,这两方面的供给与需求匹配了,就出现审计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期望差。  相似文献   

10.
审计本质目标是审计理论结构的枢纽,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推动审计理论研究从混沌迈向有序的轴心。基于审计本质是经济信息系统的审计本质目标探索是指探求审计作为一个就被审事项所进行的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经济信息系统的本质目标是什么。本文提出了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就被审计事项为审计利益相关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信息,从审计经济信息系统论、审计本质目标的属性要求、审计假设的必然结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及受托经济责任的局限性五个角度进行辅助论证。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研究的指导性和原则性方面对国家审计理论体系进行探讨后发现,国家审计理论既要体现出一般审计理论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具有国家审计理论的特殊性;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应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国家审计理论基础应以政治学为主体;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应求同存异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应注重体系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审计本质特征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持零嵌入性与嵌入性的立场分析,审计不仅是对非完备性委托代理契约进行弥补的产物,也是审计方通过供给来满足委托方、受托方共同需求的商品.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解析单向传统三方审计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即只有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的审计契约制度才能维护与实现审计本质特征,并可基于审计契约制度特征构建双向现代四方审计关系的审计模式,从博弈论视角解析确保审计本质特征得以展现的审计费用测算与其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国家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对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意义重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与方法。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方法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能够较好地解决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领导干部责任的多样性、复杂性、模糊性以及领导干部的环境资源责任不好评价或无法准确评价的问题,这种方法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是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孙文龙 《价值工程》2013,(30):137-139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企业信息的电子化沟通语言,它是以W3C制订的XML技术标准为基础,参照企业报告的实际需要所做的技术性延伸。我国财政部已出台相关标准进行推广,但是如何对企业披露的XBRL实例文档进行审计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审计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XBRL实例文档编制特点出发,分析了适用于XBRL实例文档的审计认定框架,提出了不同认定下的具体审计流程,为审计人员鉴证XBRL实例文档的公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葛雷  李果 《价值工程》2008,27(1):162-164
针对环境审计主体中谁占主导地位的争议,借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注册会计师将在未来的环境审计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理应充分发挥审计功能,服务国家治理。从国家治理角度研究创新国家审计理论,可以为国家审计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从历史分析、理论分析、法理分析以及实践分析四个方面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剖析,通过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及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的影响这两条路径,探讨创新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of and determinants for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quality. Data comprise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statements published by the top 100 listed compani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rom 2017 to 2019.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ustralian companies lead their New Zealand counterparts i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Although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has risen, assurance rates remain significantly low. Accountants dominate the market, and companies prefer to use their own auditors for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work.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quality is poor and does not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mpanies. Low-quality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lays a limited role in mitigating potential stakeholder–agency conflict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embers' independence, industry/market expertise, and attending meetings enhance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quality, whereas audit committee size has no affec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dependence, industry expertise, and regular meeting attendance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stakeholder–agency conflicts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stainability statement assurance. Our findings build on the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literature by exploring current trends i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ractic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her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s have been recently revised. Further, these findings are timely given recent changes in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ssurance Engagements [ISAE] 3000 and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udit committee literature and sheds light on the role played by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o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statement quality. The study findings potentially offer useful insights for practitioners, standard setters, and regulators.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理论框架是一项反复被提出但始终未真正完成的任务。政府审计理论是支撑政府审计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强化审计人员能力是从专业技能上保障政府审计质量的根本,因此应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审计教育体系,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