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中药三七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和总结,就中药三七在血液系统方面具有的药理药效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利用中药三七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PLC在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分析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中药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2.6%,RSD为0.6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3.4%,RSD为2.06%。结论在进行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分析中采用HPLC能够同时测定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可有效用于进行测量中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情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目前,针对此病尚无特异性手段.本文首先从葛根、丹参、川芎、当归、银杏、三七等方面分析了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其次,分析了中药复方,今后应加强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和治疗不同证候群的辨证方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云南是其主产地,同时在贵州、四川、江西、广西、湖北等地区也有栽培。三七是古代治疗金疮和跌打损伤的中药,具有滋补强壮、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PNS)具有降低血压、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还能够对血栓的形成造成抑制。本文就近5年来三七总皂苷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小柴胡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对小柴胡颗粒剂中的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测定,小柴胡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回收率为100%,RSD为0.96%。结论采用HPLC法可对小柴胡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若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中药行业上市公司2000—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药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负相关,即企业会采用较为保守的财务策略来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药行业内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似性。这一研究对现实中的中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制定经营战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中药行业上市公司2000-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药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负相关,即企业会采用较为保守的财务策略来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药行业内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似性.这一研究对现实中的中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制定经营战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11)
中药医学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市场行情的升温,对于中药保健养生行业的研究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文章主要在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三个方面的数据归整中,通过对当前中国中药保健养生行业的龙头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近年财务报表分析,找出其发展中的风险及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战略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最具代表性的三七产业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文山三七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山三七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以求推动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完善三银芪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丹参和三七2味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中丹参素钠的含量。色谱条件:资生堂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50 mm×10 mm,5μm),流动相条件:甲醇-1%醋酸水(3∶97),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为5μl。结果 丹参和三七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丹参素钠质量浓度在2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3.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9%(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稳定性及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提升三银芪丹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是卫生主管部门、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无法回避的课题。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并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综合涉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数据和文献报告,并以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研究作为范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有了明显进步,但中药注射制剂与口服制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企业对于口服中药制剂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结论中药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应得到充分重视,而制药企业应加强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切实提高社会卫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三七是云南特有的天然生物资源,它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云南省和文山州政府将三七列为重要产业进行培育和支持,大大推进了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山州抓住打造“云药”产业的机遇,在三七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科研、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取得了较大突破。本文就推进三七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和今后三七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初步分析。便就此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以尿酸钠100μg mL-1诱导体外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三七总皂苷对ICAM-1表达及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临床用于痛风的价值。方法采用2.5、5.0、10.0μg mL-1浓度的三七总皂苷进行预干预,实时定量PCR检测ICAM-1的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三七总皂苷组2.5、5.0、10.0μg mL-1明显抑制细胞凋亡(6.90±1.07)%,与模型组比较P〈0.01;能显著抑制ICAM-1基因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CAM-1的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三七的发展云南省文山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化三七在1985年就有记载,当时已“畅销全国”。按三七对光、热、水、气、土的生理要求,我州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地区均可栽种三七。州人民政府选定发展的六个优势产业中,三七列为第一。解放以来,我州三七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如表1  相似文献   

15.
琥珀心宁胶囊为我院心内科的经验方,由黄芪、西洋参、三七参、琥珀四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抗疲劳作用等。黄芪作为琥珀心宁胶囊的定性、定量标准。本文综述近年来黄芪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复方中药制剂琥珀心宁胶囊HLPC指纹图谱与质量控制标准作出参考信息,推动琥珀心宁胶囊的现代质量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中药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中药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和使用,中药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中药安全,中药材供应链是中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安全影响因素的载体。为了保障中药安全,我们必须构建实行中药材供应链管理,才能避免单纯以市场为纽带进行协调的流通模式的弊端,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服务的目的,以实现最高的效益。我们将构建确保中药安全的中药材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对该模式将如何运作进行研究。同时,对中药材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能够克服作用慢、起效迟等不足,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剂应用历史较短,社会接受程度差,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用药问题。本文就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一复方血栓通颗粒、片、滴丸和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Thermo ODS2(5μm,150.0 mm×4.6 mm)色谱柱,柱温为20℃,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在0.0518~2.5900(r=0.9996)、人参皂苷Rg1在0.2090~8.3588(r=0.9991)、人参皂苷Re在0.0507~2.5371(r=0.9990)、人参皂苷Rb1在0.2044~8.1752(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结果均能满足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复方血栓通品种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的统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为中药药剂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进程。方法对近年来有关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的研究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中药药剂管理的现状,并制定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措施。结果经研究得出影响中药药剂管理的因素,主要与中药品种来源、质量、化学成分判定、炮制方法、临床试验及新药界定无明确的标准而致,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措施。结论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促进中药发展和走向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体制和新的中成药被研究和应用到临床,也有大量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其不良反应并未得到完善的检测。因此,我国临床用药的中药药学监护越来越具有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下一步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通过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