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变化已经告别了持续单边升值的模式,同时资本转移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增加了风险程度,迫使中国资本管制面临新的抉择。在汇率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资本项目各项的利益驱动和获取时限相异,所以区别长期和短期资本对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对于认知压力作用机制至关重要。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体现了资本项目的子项目转移在汇率变动不同区间的相异影响,因此对于短期资本的调控可及时应对外汇市场短期资本的异常变动。长期资本在汇率不同区制影响方向的一致性使得措施的制定导向性较为统一,其中负债部分是监控重点。最后,针对外汇市场压力的风险预警机制要甄别汇率变动的不同阶段和资本的不同类型,综合进行政策模拟和监控。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钉住美元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曾使中国成功地渡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为国际经济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并使中国的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增长。但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的加快,国际资金流动的飞速增长,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完成,现行汇率制度会越来越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新的汇率制度将会应运而生。即汇率制度由钉住汇率制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转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如何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向市场汇率转变所需的一些措施最终引导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三元悖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观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是不可兼得的,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货币政策使本国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受损;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但必须使汇率自由波动,即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三种不同标准,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细分,并以全球162个经济体(1974-2010年)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组合投资资本、短期资本和权益资本流动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其余四类资本流动——FDI资本流动、其他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和债务资本流动则对汇率制度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采用Reihart & Rogoff(2004)、Levy-Yeyati & Strurzenegger(2005)、Shambaugh(2004)等不同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或者采用不同计量模型并不改变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主要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国际投机资本预期这一渠道,资本项目管制能深刻影响浮动汇率运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中的资本项目安排问题,本文将先进国家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的看法是:在缓和汇率波动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意义不大,在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和防范货币危机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有重要作用;鉴于货币危机威胁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过程中会持续存在,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阻碍不能低估;在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前,资本项目管制应该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北大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春 《新金融》2009,(1):36-39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重新选择汇率制度的必然性,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本文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申健 《甘肃金融》2004,(8):27-29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已远远突破传统的领域,并在更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开放格局,人民币汇率改革如何从制度安排上,建立一个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以及对我国经济政策可以进行灵活调控的汇率制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受当前中国客观经济条件,尤其是金融市场方面的管制,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自由浮动的汇率.但是选择和创建一揽子爬行目标区钉住(BBC规则,Basket,Band,Crawling)汇率制度,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较为可行的汇率制度创新.随着我国的经常项目下资本管制的逐渐放宽,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必然趋势.而“三元悖论“告诉我们,资本自由流动的增加必然会削弱其它两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空间.当前,对我国来说保持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和选择相对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定以贸易开放度、资本自由度与货币政策为自变量,以浮动汇率为分析的参考对象,设定汇率制度为二元选择变量建立线性回归函数与线性概率函数(Logit函数),选取25个国家与地区2003年相关宏观经济数据作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并利用模型考查了2004年与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倾向于浮动的概率;通过数据分析说明资本自由对于实际汇率制度的影响显著性的高于贸易与货币制度对于汇率制度浮动的影响,并且以中国2005年汇率改革为例,说明在资本管制情况下,一国实际经济所体现的汇率制度的变化与汇率制度改革之间存在时滞。  相似文献   

9.
基于EQCHANGE汇率失衡数据库,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1995-2015年间全球77个国家净资本流动对汇率失衡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净资本流入影响汇率失衡程度,即在汇率低估时,净资本流入有利于汇率回归其均衡水平,在汇率高估时,净资本流入反而会增加汇率失衡;子项目资本净流动对汇率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制度弹性越大,越有利于资本流动调节汇率水平;资本流入管制的调节效果比流出管制更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资本账户开放为背景,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汇率风险进行测度和管理。测度1997-2018年间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并运用GARCH-VaR模型度量我国现阶段的外汇市场风险。研究表明:整体而言,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汇率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资本管制程度较高时,汇率波动整体较小,汇率风险较低;在资本管制程度较低时,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汇率整体波动较大,此时汇率风险较高。为降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汇率风险,现阶段我国要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汇率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汇率制度和资本跨国流动管理方式是开放经济国家面临的两个重要选择。汇率制度与资本跨国流动管理方式的不同搭配会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波动(政府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政府损失最小化角度考虑,不管政府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都应该让资本项目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开放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竞争氛围、较低的经营成本、多样的经营策略等等,都要求中国尽快开放资本项目,融人世界经济。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说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必须的。那么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就要慎重。许多东南亚国家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制度的协调问题,在冲击来临时无法有效应对,使产出和汇率等发生不利变动,最终使自己陷入了内外失衡的困境。至今还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以增强我国的抵抗力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资本项目开放,此搭配就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的政策搭配是一样的。实践证明这种搭配非常脆弱,另一方面关于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扭曲情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汇率制度改革的呼声很大。既然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是必要性,那么在不同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下讨论与之相协调的汇率制度的是相当必要。而且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找出一个合适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实现与资本项目开放度的动态、有效搭配,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的汇率制度的相互关系和汇率变动的相互影响程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国际收支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进行分析说明,以期找到国际资本流动目前在中国新的变化,然后以短期资本流动、汇率和利率联动影响机制为理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短期资本流动和真实汇率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得出结论:仅仅依靠汇率手段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加强汇率和利率机制的协调配合,加强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在中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短期,资本流动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比贸易因素大,但汇率制度不同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使资本流动方向发生根本的逆转,也不会造成资本流动规模的过快增加。未来一段时间,预期因素对资本流动将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短期,资本流动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比贸易因素大,但汇率制度不同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使资本流动方向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也不会造成资本流动规模的过快增加。未来一段时间,预期因素对资本流动将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IMF官方事实汇率制度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根据157个国家1999-2008年的宏观数据,分析资本流动性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综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资本流动性越大的经济体,倾向于选择弹性较高的汇率制度.本文还根据实证结果,对中国汇率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通胀高企,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幅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全球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亟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此时采取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并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稳定汇率,但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调控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双支柱”政策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国际资本流动。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三元悖论”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的必然性,透视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对经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9.
汇率制度和资源共享本跨国流动管理方式是开放经济国家面临的两个重要选择.汇率制度与资本跨国流动管理方式的不同搭配会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波动(政府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政府损失最小化考虑,不管政府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都应该让资本项目开放.  相似文献   

20.
胡颖 《武汉金融》2004,(7):28-30
一国的汇率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汇率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贸易萎缩、物价震荡、资本恐慌;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对汇率波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安全性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