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美国施压事件,构建两国博弈模型,并利用事件分析方法论证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国内外利益集团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机制,认为外部压力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其次,本文测算了美国施压事件前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从而考察美国施压事件的效果,认为美国施压事件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显著,但立法事件的效果要优于行政事件。最后,本文利用VAR模型观察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升值的短期冲击和长期效应,本文发现:在长期均衡中,外部压力无法推动人民币升值;而在短期影响中,外部压力的冲击会迫使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升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汤杰 《广东经济》2010,(11):51-53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郭兰云 《经济导刊》2004,(10):10-11
随着美国大选日的日益临近,一个由美国工业、农业及劳工团体组成的联盟正在向美国政府施压,指责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得定价优势的做法违背了全球贸易准则,要求对中国的贸易做法采取反制行动。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认为,美中贸易关系是一种美国能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接触政策,那些抨击美中贸易的人是想把美国带到经济孤立主义道路上去。克里的竞选团队支持对中国施压,促其改变工作条件和汇率机制。美国纺织业要求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服装加以严格限制。即使布什政府在10月份决定接受并认真考虑这些请愿书,也要等到2004年12月或者2005年1月美…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低估论者以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和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汇率为主要依据,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以此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论据。然而,客观事实充分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为实施其经济战略必将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争论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压力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破解人民币汇率难题的战略选择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实施积极人民币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出于国内政治利益考虑,美、日等发达国家频频向中国施压,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增加汇率制度弹性.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受到了来自国际层面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对中国施压:指控中国操纵汇率,利用多边机制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应用其国内政治规则和程序,借助外交手段或渠道,利用媒体左右国际舆论等.全面分析国际压力的传导渠道,有助于我们化解国际压力,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7.
黄一梅 《经济师》2010,(9):64-66
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再度升温,美国施压人民币的实质是想掠夺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币盯住美元有利有弊,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健全、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汇率因素的国内利益集团进行分析,力求说明,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影响汇率政策的国内利益集团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利益集团对其有实质性影响,只是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是,如何平衡国内各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力求使在各方博弈中制定的政策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中的转嫁经济问题,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并不因美元贬值所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中国更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相反,稳定的人民币有利于自由贸易、吸收外资、进而优化国际分工,同时缓解全球通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谨慎抉择,在沉着应对中加紧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始终是中美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在各利益集团的角逐和驱使下屡屡向中国发难,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频频对中国施压,使双方经贸合作受到一些影响。在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的后危机时代(post-crisisera),美国各界就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尤其是针对贸易差额最大的中国,提出了贸易“再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条件和货币政策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就业压力、金融市场和通货膨胀问题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立军 《资本市场》2006,(5):62-63
<正>美国利用中美贸易问题频频向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施压。应该说,自去年7月份汇改以来,货币当局一直在做积极的努力,试图缓解不断增强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牺牲货币流动性以维持货币市场的低利率,到主动推出外汇交易做市商制, 到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藏汇于民等等,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却随之愈来愈强。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后是美国,再是欧盟,接着是韩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因此空前加大。一、人民币升值论的原由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中国基本上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固定在8.28元的水平上。绝大多数大国都允许自己的货币自由浮动。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以来,美国对欧元的汇率已下跌了30%,但对人民币的汇率却纹丝不动。这使全球制造商都非常担心,他们早就在与中国出口商的竞争中疲于奔命,因为中国制造商能极大地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近年来虽然遭受SARS、禽流感等不利影响,但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2004年总额近1.2万亿美元,比2001年4300亿美元增长了近三倍,国际贸易在世界的排位从第九位到了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外贸进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趋稳”:一是是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继续贬值,但对美元汇率趋稳;二是人民币贬值预期改善,资本流出压力缓解令外汇供求关系趋稳;三是离岸市场人民币规模降幅收窄,汇差缩小令内外汇率的联动趋稳.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依赖于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化,考虑到美国在此轮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调整周期中都领先于欧洲,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因美元走强而面临贬值压力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建议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合理管控跨境资本流动,维持国内中性适度的流动性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目前学者们普遍应用的时间序列情形的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拓展到了非平稳面板数据,并且计算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六种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失调。计量证据表明,虽然人民币在2009-2010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但马来西亚林吉特比人民币低估地更多。在1980-2010年,美元、日元等也都是交替地出现低估和高估,所以人民币在某些年份被低估不是个别现象。人民币汇率及其失调不是引起美元汇率及其失调、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必然原因,所以"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导致美国出口和经济受损"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是一升再升,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以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却是不断的施压,要求升值,这之间恐怕已不仅仅是经济上所说的人民币被低估的事,这涉及了更为深层的政治原因。本文将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影响、现行制度的利弊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