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其他国家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作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融资支持工具,贸易融资同样以美元为主导,其规模的变动将会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贸易融资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美元主导的贸易融资的引入会强化美国货币政策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的作用效果,即会放大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美国加息将抑制中国产出,推升中国通胀水平,考虑贸易融资后其对中国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将分别放大15%和11%,溢出的传导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在微观层面,美联储加息将显著抑制中国企业出口规模,降低企业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贸易融资的引入同样会强化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动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有利于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新能源行业受政府大力支持和投资者青睐。新能源与原油一定程度上互为替代品,理论上国际原油价格必然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有些学者却持反对态度,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对外还没有完全开放,新能源行业发展又很不成熟,所以该溢出效应很难显著。文章运用VAR- Asymmetric- BEKK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在未去除我国整体股市行情因素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而在去除我国整体股行情因素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存在从国际原油价格向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只是该溢出效应被我国股市总体行情掩盖了。  相似文献   

3.
利用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存在溢出效应,当我国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张货币时,短期会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增长,长期这种影响由正转负;而当采用价格型工具降低政策利率时会持续给沿线国家的产出带来促进作用,并且价格型工具的影响力度更大。进一步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亚洲国家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并且我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各国对华经济往来密切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使用了形式多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国正在削减购债规模,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不但在发达国家内部产生了政策效果,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也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从汇率波动、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多个传导渠道,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综述研究,同时探讨了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新型货币政策冲击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货币政策调整势必对我国产生溢出效应。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我国及时调控和降低国内经济波动。通过构建DCC-GARCH模型和TVP-VAR模型,本文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相关性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短期内美联储加息或缩表会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带来明显的负向冲击,但在中长期对国内资产价格产生的冲击有限。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我国宏观调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耿志祥  孙祁祥 《金融研究》2016,431(5):65-81
本文通过引入两类风险测度对保险股票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进行风险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外生事件冲击下的VAR-BEKK-MVGARCH-DUMMY-T模型。研究表明:(1)整个样本期内,保险股票指数的两类风险测度都大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对保险股票指数存在负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而反之却不成立;(2)金融危机增加了保险股票指数的波动性,但对我国整个股票市场影响较小,而保险指数对自然灾害反应更敏感;(3)金融危机增加了两指数的相关性,而自然灾难却降低了两指数的相关性,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市场资产组合来分散化自然灾害风险;(4)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冲击下具有非对称性和一些“异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全球辛迪加贷款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其他经济体贷款者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宽松(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会显著提升(降低)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渠道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离岸美元市场、借款者所在经济体的政策利率和汇率水平、借款者资产价格影响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紧缩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全球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此时借款者所在经济体采取宽松宏观审慎政策进行应对的效果不佳。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完善宏观审慎调控框架,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沪铜期货,通过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涨跌停制度对价格日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涨跌停板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溢出效应,十分显著的流动性干扰效应,同时涨停板造成十分显著的价格发现延迟效应,跌停板的价格发现延迟效应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给出对于沪铜合约涨跌停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利率为代表指标的价格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在经过一段时期时滞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指标的数量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根据子样本实证结果,量化宽松期间利率的溢出效应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溢出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选取中国经济和英国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危机中风险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和英国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结论,由于中英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表现为溢出效应,而对英国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季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项歌德  沈开艳 《上海金融》2012,(6):67-73,118
本文以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构建的EC-EGARCH模型,通过本文设定的5个假设检验,对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发现功能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市以来,其短期价格发现以及长期价格预测功能均较为显著,但短期价格发现功能呈现对称性。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集聚"效应也非常显著。通过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区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实证分析中发现两种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而长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袁梦怡  胡迪 《金融论坛》2021,26(9):36-48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相似文献   

15.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袁梦怡  胡迪 《金融论坛》2021,26(9):36-48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相似文献   

17.
罗蓬艳  刘昕 《金卡工程》2009,13(8):215-216
为了考察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利用"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上证综指的日数据建立了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GARCH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不明显,汇率波动率的ARCH效应不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冲击,外汇市场波动的持久性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股票收益率的ARCH效应不会对外汇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但股票收益率波动的持久性会显著影响汇率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了我国债市和汇市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债市和汇市收益率都呈现高峰厚尾的非正态分布,波动聚集特征显著;债市和汇市存在单向溢出效应,仅汇市对债市有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收益率序列总体呈现负相关,相关性较弱,样本期内两市场动态相关系数具有显著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重大事件为节点,将整个研究样本划分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平稳期、中国股市异常波动和贸易摩擦五个阶段,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CoVaR方法对中美股、汇市场间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进而对比中美贸易摩擦阶段与其他阶段的股、汇市风险溢出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贸易摩擦阶段下美国股、汇市存在对中国股、汇市的双重单向风险溢出,且溢出效应较为显著。与其他阶段相比,尽管中美股、汇市间的波动在贸易摩擦阶段相对平稳,但美国股、汇市对中国股、汇市的单向风险溢出强度很大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张鹏 《投资研究》2012,(2):155-160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