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论中国经济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重建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学应高度关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长期地、踏踏实实地研究,来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正面临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最佳时期。中国经济学应该侧重解决本上化、规范化和研究方法的转变等问题。从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国际化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看,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将在转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里开设经济学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大学经济学在中国兴起却是近年来的事情。其中,关于大学的排名成为中央政府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大学、教师、企业和学生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各自的政绩和利益,无形资产高的大学被低估了自然满腹牢骚,无形资产低的大学被高估了难免沾沾自喜。所以,关于大学的经济学还要在中国继续研究下去,因为这也是国际惯例,特别是中国要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提出来以后,这个问题更是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4.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立君 《经济经纬》2005,(6):150-153
“法经济学”迄今并没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标准的定义。法经济学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区分。广义地理解法经济学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同时也拓展了法律与经济这个主题所涵盖的范围。法经济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则鲜有突破,所以,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前法经济学面临的最主要的理论问题。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加入到法经济学的研究中来。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有关。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卫国 《经济学动态》2006,(8):19-120,F0003
2006年3月9日,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不能弱化。加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要理顺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邓小平理论等相关课程的关系,拓宽中国经济学的对象,加厚中国经济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误区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云宏 《财经研究》2003,29(1):20-26
“中国经济学“及其建立或重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却存在教条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形式主义、时空绝对等多方面的误区,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并且逐步确立好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徐雷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同样,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在世纪之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发展做出贡...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态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态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思索李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对于关注生态经济问题的人士来说,199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国际上,各国首脑云集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共商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计划,实现了由拟定环境宣言到制订行动计划的转折;在国内,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择,吹响了彻底摈弃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号角。新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为生态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如果说新形势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务虚走向务实,那么从务实的角度对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生态经济学的走向和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更为重要。1如何评价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中国,有组织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理论框架的构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宣传、普及生态与经济必须协调发展的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量生态经济学论著的问世,研究重点由保护生态平衡转向维系持续发展,整个民族的生态与环境意识的明显提高,就是反映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明显例证。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13.
亏本的生意没人做,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但在暑假的时候,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个反例,那就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那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她的使命就是向学者们和研究者们传授土地经济学、税收政策、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由他们出钱,提供教材,提供地方,提供宾馆、餐饮和来回路费,来培训中国的土地、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学研究者,帮助他们运用国外主流的经济学分析范式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经济学"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王亚南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初衷和《中国经济原论》论著的思想,以及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具有特定的固有涵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学者的理论经济学创新,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学是王亚南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附带提过的,他从经济学作为一般科学和指导处理现实经济问题等角度论证了中国经济学的提法是否科学。王亚南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必要提出创建中国经济学,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只有从广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才能科学地指导中国经济学的建立。积极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以及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原则是创建中国经济学应当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孟昭元 《经济纵横》1994,(12):13-16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两个问题孟昭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有一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它应该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经济学,是一部中国的致富论。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家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演进,空间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内对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且空间经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土壤日益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展开,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问题变得更加凸显,区域间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是空前的,它从现实性上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极佳的素材,空间经济学必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把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中国公共经济发展的视阚中,成为我国公共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必需。但在中国语境下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话语。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公共经济的著作,但其经济思想却体现了对公共经济问题的很多关注,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建构基础和四大理论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要求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话语。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以定性的价值判断为特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问题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中国的经济问题需要由中国的学和中国的政府自已来解决,而不能由外国学来指点江山;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决策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方面提供了有用的分析依据;要研究中国未来的危机,也要研究中国未来繁荣可能来自于哪些方面,并坚信我们未来的希望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最后笔指出,需要正确和务实地制定中国总的和各地区的发展战略,并使这些发展战略真正可行、务实、可操作和管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体制改革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机理上的相通及其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契合促进了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处于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旧体制转轨使中国有了对新的经济制度变革理论的强烈需要。新制度经济学适应了这种需求,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有利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理论的衔接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契合,既有利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