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接受美学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从文本召唤结构和读者期待视野两方面深入探讨各翻译主体的间性关系,深化拓展了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三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有着浓厚的美学色彩,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强烈的心理冲击,促使受众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广告翻译在商品或服务的营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接受美学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重要启示.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这两个方面去分析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促使译者转换视角,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在旅游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译者才能实现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度改译、增译和减译正是基于接受美学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从作家转移到作品文本的研究;第二次则是从研究文本转移到研究读者和接受。本文通过接受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来探讨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只有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的变化,达到译文、原文和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译文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利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以接受美学为基础。本文主要在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的前提下,探讨译者对科技文的解读及其审美取向。只有译者发挥其主体性。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处理文本,才能让原作复活,使译作走得更远,从而更好地平衡文本、译者和读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4年麦家的经典小说《解密》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故事人物神秘,情节曲折传奇,掀起了中国谍战小说的热潮,影响巨大。而读者在接受美学研究法中位于中心地位,期待视野又是接受美学中重要的概念。因此,本文将从读者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麦家《解密》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旅游语篇文本特点也各不相同,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来分析。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对旅游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译者主体作用、读者中心地位以及跨文化交际目标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语篇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典文化翻译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尽量保存异城文化特色的完整性。《浮生六记》的翻译不仅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及接受能力,更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大多情感真挚细腻,意象清新典雅且文风清丽优美。本文试图用接受美学的两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和空白论,来分析接受美学视角下李清照的英译词,目的在于指导李清照词的英译,使目标语读者得到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翻译既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转换的过程。担负着翻译文化、传播文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译者的英汉文学互译实践中,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文学文本的功能、文化全球化的读者认知大环境及相应的读者期待视野,中国译者的中国文化身份、应有的文化立场及传播民族文化与促进世界融合的翻译目的共同决定了中国译者要杂合使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但异化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旅游资料的文本类型特点和体现的功能,提出旅游资料翻译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文本的功能以及期待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论翻译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受美学理论和翻译的内在实质强调译文与原著、读者的和谐统一,是动态的、共时的和历时的统一;翻 译的审美原则有共时审美原则和历时审美原则;在审美共时原则中,突出了同一原著的重译的作用,翻译标准应随时 间的变化而不同,应是译文与原著、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指出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顺应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的审美感受和期待,对原文中所包含的一些异质文化信息进行本土化改造,争取译文读者的接受与认同,使译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首次发现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提出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缺”的观点。这些理论对改革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鼓励学生参与翻译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接受美学思想指导下,汉语散文英译翻译研究的中心应是目的语读者。要使读者成功地欣赏到散文译文的美学效果,译者应该对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需求、语言审美和文化审美特征方面进行关照.从而使读者能够能动性地接受译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必然要涉及译文读者这一重要的语境因素.为了使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大致相同,译者一方面要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另一方面要向译文读者提供新的、异的见解以保持他们对交际的兴趣.本文引用尤金·奈达(Eugene Nida)和蒙娜·贝克(Mona Baker)关于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理论,探讨译文读者期待视野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信息重组的影响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介入翻译,无论是对于在译文中保留原语形象的做法,还是对于在译文中舍去或更换原语形象的做法,均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使人避免陷于原文不可译的泥淖,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对于那些固守传统翻译观念的人来说,语用学理论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天地.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语用等效翻译、关联理论及语境的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语用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在翻译实践中接受反复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青春文学的流行与受众的消费诉求以及市场经济的考验密不可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阅读作品前的心理诉求、期待视野和审美趣味等问题决定着青春文学受欢迎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考察青春文学长久以来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原因以及现象背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期对青春文学现象的接受有一个新角度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传世的经典名作,老舍<骆驼祥子>的审美魅力之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试图解开的一个谜.从接受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或许可以对其作出一个合理的解答.而观念的读者与隐在的读者之间在期待上的不同乃至形成的极大反差,正是<骆驼样子>具有经久不衰的审美魅力的隐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