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对中国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从全国来看,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都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都对农民增收促进作用显著,而只有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只有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扩大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幅度都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财政补贴作为国家普惠性支农政策,对农民生产效率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2003年-2017年绿色粮食生产效率,得出绿色粮食生产效率15年间稳中有进。继而建立计量模型,运用Tobit模型检验绿色粮食生产效率与各项补贴政策作用关系,测量结果表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生产效率显著正相关,因该补贴在绿色生产准则限制下激励了农户绿色投入,强化了农户绿色生产行为转变;而农机具购置补贴与生产效率不显著负相关,原因为该补贴缺乏对常规农业与绿色农业进行区分,对农户绿色种植行为激励不足。据此提出政府应当优化补贴结构、加大补贴力度、规范补贴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要素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农业生产效应将存在差异。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对中国东部江、浙、粤和西部川、渝、黔六省市的抽样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市场化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造成了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损失,务工汇款并不能帮助农户改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没有改变务工汇款与农户技术效率的关系,但显著抑制了劳动力流失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市场环境的差别会导致劳动力转移效应的差异。各地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生产效率及碳排放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将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分析框架,综合运用三个DEA模型对2009—2013年福建省各区市之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各区市之间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差异,并将其分别划分为4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模式。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趋势不显著,区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沿海区市比内陆区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式的转变。在合作化早期,自愿合作的原则得到遵守,公社规模适中,农民的集体行动带来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而在人民公社时期,自愿原则被违背,入社规模爆炸性的增长,最终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人民公社制度最终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代,而单个家庭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重塑农民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基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即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内部低效率与外部不经济性,论证了在农业组织形式上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过高的劳动力/土地比例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中高土地贡献率、低劳动力贡献率并存的均衡状态。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形成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国际农业生产的非参数DEA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处于效率边界之上,因此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方式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空间不大,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U-S-SBM模型和T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2002—2016年期间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仍未达到效率前沿,沿线11省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投入要素方面和非期望产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排放过多是农业绿色生产无效率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对其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可持续农业,使东北三省由农业大省转变成农业强省,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基础。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推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就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振兴东北农业经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农业碳减排对我国实现“30 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计算全国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生产效率与可减排程度的关系,测算各省的碳减排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金融支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可减排空间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人均涉农贷款是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涉农贷款弹性系数越小。由此本文提出推广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制定差异化金融支农政策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政策建议,为我国高碳农业向低碳转型提供有效方式和金融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是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2001-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业投入产出与污染排放面板数据,利用GML指数方法对农业绿色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然后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保险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大于其对绿色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其对农业绿色生产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全国的农业数据为样本,构建投入要素、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劳动力、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范围内看,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在部分地区能够带来农业增产:机械动力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拉动农业增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伴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大量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土地流转经营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日农业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普遍研究的热点。农业的发展除与技术和人力资本有关之外,资金和政策倾向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弱以及受市场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转型,因此对中日农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今后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业效率的低下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还能在农业的生产和流通领域起到提高农业效率的作用,因此,发展龙头企业能较为有效地化解“三农“问题.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建立起与农户之间较为完善的利益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强化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2年和2017年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价值链“参与程度—复杂程度—生产位置”指数框架,对西部地区农业参与国家价值链的程度及生产位置等进行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相较于参与其他地区价值链的程度,西部各省份农业参与东部地区价值链的前向参与程度指数明显较高;大部分西部省份对区域内部和外部地区的后向产业关联增强;西部地区参与国家价值链的前向和后向生产长度都有所减少。在研究期内,西部地区农业在国家分工网络中从价值链的上游变为下游,在东北地区分工网络中处于价值链上游,在东部地区处于价值链下游。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沿产业链推动跨省、跨区域产业协同合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延长农业价值链的长度,以形成国内农业产业链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2003-2009年中部七省(吉林除外)的面板数据,定量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我国中部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有助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过进口贸易途径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部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出口中学”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规模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活力和潜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3--2011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构成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则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出口农产品作为农业经济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竞争力强弱不仅深深影响着安徽省农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样明显。在现阶段,利用安徽省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安徽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扩大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安徽省农民收入以及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统计方法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并与我国一些省份进行对比,得出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一些农业强省的差距。针对现今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