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结合,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目标指标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各地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各地区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2010年各省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初期阶段,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依次减弱;为了进一步找出各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障碍度指标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各省域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强弱程度都有差别,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使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每年截面数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序,并在此基础上以每年因子综合得分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作为TOPSIS综合评价法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出各地区的因子综合得分与理想解的贴近度,以此评价各地区的碳达峰能力。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能源结构与政策驱动导致各地区的碳达峰能力有所差异;(2)碳达峰水平空间差异性明显,表现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快于化石能源丰富地区;(3)率先达峰区域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以及政策驱动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峰值,而处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政策文件缺乏、可再生能源缺乏的地区滞后于规定达峰时限。鉴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政策驱动对碳达峰的关键作用,建议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碳达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已开始从沿海等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扩张阶段,但增长强劲势头开始放缓;工业化进入中期初始阶段,但企业运行出现困难;对外开放水平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难度加大;特色资源进入加速开发利用转化阶段,但产业升级更加困难;劳务经济进入稳定成熟阶段,但农民工返乡问题比较突出;外贸进出口进入迅猛增长阶段,但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面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必须从推进产业升级、推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开辟农村就业岗位等方面谋划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寿险与非寿险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模型,分别从寿险行业和非寿险行业两个层面研究我国保险业对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另外,通过选取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费收入、赔款给付数据来进一步衡量各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探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的情况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相同。结果表明,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与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修正了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08_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看,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效率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值较低,大约2/3省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效状态;经济发展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各省综合效率均显著下降;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仍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整体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模型分析,考察期间全要素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M值逐年下降,技术进步效率逐渐增长,且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因此,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PEIR模型及特尔菲法,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经济社会发展4个类指标共23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1999~2008年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04年以来为快速发展阶段;资源产出、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方面是主要拉动因素。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各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差别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从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3个方面综合测度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4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各省区历年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的国际比较,为有效衡量各省区经济发展成效以及客观评价各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实行了污染减排,资源投入与循环利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积极开展新能源研发及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3个层面、4个分类指标、23个单项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计算出2005年广东省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区域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障碍度分析,对2005年限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结果发现,不同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的限制因素也各不相同,应结合各市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推动广东省循环经济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超锋 《经济师》2012,(9):186-187,189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达州实际,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四个评级因素方面构建了迭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在建立评价模型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均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采用加权函数法给出了达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是当地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文献法和SPSS方法,客观地分析2014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差距也在增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各地区资源本质的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等。其中人力资源积累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而根源在于教育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地区三类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来证明,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求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投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29,自引:2,他引:129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我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4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5—2004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本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的核心是用先进的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照工业化划分为起步阶段、工业化推进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来进行分析.在70年代以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处于工业化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产业结构有重大变化,增加值很高的高技术产业得到高速发展,同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这七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从1980~1987年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横向比较评价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按照超效率对各地区进行排序。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BC2模型与超效率C2R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来说,大多数地区农用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太低;(2)我国74.2%的地区农地利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调整用地结构;(3)超效率值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云南省近11年的数据和2011年西部12个省份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出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并从林业资源循环利用、林业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了目前云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运用AHP法和熵值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并以包头市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模糊隶属度计算出了包头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