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80年代的森林能源与农村能源形势自1973年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来,发展森林能源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联合国责成国际开发署把发展林业薪炭林列为乡村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美国能源部认为开发森林能源是开创一种新的能源事业,为此,最近十年美国增加了生物能源的研究经费。联合国粮农组织制订的热带林行动计划将薪材列入5个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指出在1987—19g1年的5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农户薪材消费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陕西省安康市1106户山区农户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西部山区农户薪材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导致了农户对薪材的依赖,不稳定的脱贫并不能减少农户的薪材消费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使农户减少对薪材的依赖;此外,替代能源的可及性也是影响西部山区农户薪材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和陕西两省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薪材仍然是农户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故以薪材为例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省份、区位对农户家庭用能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省份的用能量却是差异很大,北方由于冬季较冷,能源消费总量要远大于南方。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收入水平与薪材使用量呈反比关系,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会减少0.312个单位的薪材使用量;如果考虑区位和省份的影响,农户对薪材使用量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可能增大,但农户的家庭规模、收入水平、耕地面积以及林地面积等对薪材使用量却是没有影响,省柴灶的使用会大大节约薪材使用量。因此,应该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能源,完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便满足农户用能需求并缓解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改革林业企业的产品结构,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松花江林区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看法。改革产品结构是林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木材主要当作薪材,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由于产业革命和冶金、煤矿、铁路、造船、电讯、建筑等部门的兴起,薪材在木材消耗量中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年初库存172.0万m3(原木),本年度累计生产木材337.3万m3,本年度木材可供销售总量为509.3万m3;年销售原木335.7万m3,平均售价370.62元/m3,比上年降低6.73元/m3;年末库存材为173.6万m3。其中:樟子松优质原木占1.0%,落叶松优质原木占1.9%,普通原木占22.2%,坑木占14.3%,造纸材占60.6%。据初步调查在积存总量中已无使用价值的木材达23.0万m3以上。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木材积存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次小薪材比重过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善。1.木…  相似文献   

6.
一、森林转让的形式福建省尤溪县是全国的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7.6万 hm~2,其中集体林占89%,森林蓄积量1554万 m~3,森林覆盖率70.5%,全县年林木生长量110万 m~3,消耗量107万 m~3,年生产木材60万 m~3以上,商品材20万 m~3以上。1984年林业体制改革,集体林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建立产权组织——林业股东会;1986年按两权分离原则,全县又建立股东会领导下的经营主体——乡村股份合作林场。但由于山林产权和股份制改革深度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地方林业基本情况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我省地方林业系统经营面积1100多万hm2,占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的37.5%,年产商品材160万m3,森林覆盖率46.9%,森林蓄积4.6亿m3。2008年创林业产值250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19万亩,封山育林61万亩。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国家累计投入40亿元。  相似文献   

8.
一、我省地方林业基本情况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我省地方林业系统经营面积1100多万hm2,占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的37.5%,年产商品材160万m3,森林覆盖率46.9%,森林蓄积4.6亿m3。2008年创林业产值250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19万亩,封山育林61万亩。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国家累计投入40亿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木材的年缺口量将达到4000万m3。为了保证封山后的木材供应,国家林业局提出由间伐材解决1000万m3,人工林解决?1000万m3,提高综合利用率解决1000万m3,进口1000万m3。由于营林工作的加重,间伐材的产量将逐年增加。现在我国的间伐材已经接近居民4000万m3,但间伐材的高效利用技术一值得不到普及,致使间伐树中的90%都是作薪材和檩材,优质材种的间伐材可以作坑木和栈杆。由于间伐材树皮含量远远超过刨花板MDF的要求,人工剥皮工程量太大,机器剥皮的效果不好,因此,间伐材削片的量并不太大。重组…  相似文献   

10.
<正> 据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对2000年的世界森林资源进行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薪材需求量大约将超过可能供给量的25%。由于林产品和薪材需求量的增加,世界森林资源将继续遭到破坏。现在,世界森林资源正以每年1,800—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到2000年郁闭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农村住户的能源消费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农村能源消费的总体现状、不同地形、不同区之间的消费差异以及主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基于北京市13个区214个村庄1 866住户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北京农村能源消费情况以及煤炭、电和薪柴3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从能源普及率来看,北京农村能源以电、煤炭和液化气为主;从消费量比重来看,以煤炭(60.4%)、薪柴(17.9%)、电(12.9%)为主,太阳能和沼气清洁能源比重较低,煤炭几乎全部用于家庭取暖;平原区和近郊区的电、煤炭、天然气消费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薪柴低于其他地区,太阳能和液化气消费量的地区差别不大。地形特征和家庭常住人口对各种能源消费量影响都很大,家庭收入主要影响电(正向)和薪柴消费量(反向),对煤炭消费量影响不明显,峰谷电价对电消费量影响较大,采暖面积对煤炭和电有影响,对薪柴消费没有影响;是否节能改造和对雾霾认识对能源消费量影响不确定。[结论]采取科学分类指导及措施,改变农村冬季采暖方式,改造常规能源,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和能源改造政策支持,以促进北京农村能源利用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从近十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2003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从757.6百万吨增至1049.1百万吨,增长291.5百万吨,其中,我国增长134.7百万吨(占全球总增量46.2%),达275.2百万吨。石油危机之后,石油消费大国都加快了对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普遍下降,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却在加大。因此,我国新时期能源政策的取向应该是:加强对天然气和核能的开发利用,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性;石油开发利用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安全供应体系,保障石油安全;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实现对能源的统一管理;加强国内勘探开发,逐步降低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现状、障碍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日益增长的化石燃料消费带来的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去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林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化石燃料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国林木生物质能先后经历了解决农村能源以保护森林资源和替代化石燃料以解决环境问题两个阶段。目前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种类多、总量大、发展潜力大。但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政策,林木生物质原料利用困难重重,产业发展缓慢。针对中国林业经营特点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将是今后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层面,国有林区改革引发新能源政策指导思想从以经济效益为主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跨越式发展,加速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在实践层面,国有林区改革实施的指导意见促进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具体化与细致化,为生物质能源在财税补贴、能源林种植奖励、生物发电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建议,带动了生物质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推动我国东南丘陵区农村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1991~2014年农村能源的统计数据为基准,选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8个省(市),系统分析了煤、电、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秸秆、柴薪、沼气和太阳能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1)从能源消费强度看,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2004年为分界点),2014年较1991年降低了14%;农村生活能源人均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4%。(2)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非商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商品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并于2011年后开始高于非商品能源;秸秆和柴薪的消费比重从1991年的80.8%降至2014年的39.6%,而煤、电、沼气、油、液化石油气、太阳能消费比重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8.4%、17.7%、3.5%、2.9%、4.7%、14%、3%。(3)从能源消费区域结构看,不同省份之间农村生活能源变化存在区域异质性,湖南和海南省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升高趋势,其余5省份则相反;至2014年,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商品能源开始占主导地位,而福建、湖北和海南省秸秆、柴薪的利用比重仍高于50%。[结论]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重点化、渐进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是保障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有效供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林业计划财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达到了为争取并落实“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主要表现在规划突出了亮点,改革和资金落实突出重点,在保障改革、完善制度、加强引导、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等方面有新的举措。2007年林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营造林面积508万hm2,木材产量达10422万m3,实现林业产值10500亿元,主要林产品出口总额达540亿美元。2007年林业计财工作的重点达:组织编制好林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工作,统筹安排生产建设计划和各项资金,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和预算等工程监管,做好林业统计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能源的日益紧张和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使得生物质能源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系统仿真分析表明,在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对社会各阶层的恩格尔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规模有所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对低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开始加大,但当规模扩大到规划的目标1000万t时,其分层效应开始显现,对高收入居民来说,即使扩大到1000万t,食物价格上涨而引起的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但对低收入居民来说,这种影响是非常大,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国际林产品贸易对森林保护和人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林产品进出口的总量、结构、变化、增长趋势及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生计的影响,提出了作为进口国消费国、生产国和加工国应采取的措施。1997年到2005年间,中国林产品进口总量折合原木材积增长了两倍多,从0.40亿m3增长到1.34亿m3,进口额也翻了一番。2005年,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巴布新几内亚列中国总木质林产品进口前5名,进口额占71.6%;加拿大、印尼、俄罗斯、智利、美国列纸浆进口前5位,进口额占77.6%;美国、日本、香港、欧盟是中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国迅速增长的林产品贸易对国际社会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不可持续采伐、非法采伐等问题,但中国只是全球产业链上的一环,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购买者和零售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应认清其在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加快其林业部门的改革步伐,推动本国的林产品生产和供给,实现可持续的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