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启动地方政府债券的初期,采用国债发行渠道和类似于国债发行的手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接下来如何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模式,使此次中央代发地方债不仅仅是为地方提供资金配套的一个临时性措施,更多的是一个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匹配改革积极的举措,是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后,放行省级债将是发行方式逻辑上的顺延。  相似文献   

2.
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公债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地方公债市场。在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发行地方公债。根据我国《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种限制性规定,虽然有利于中央政府控制公债规模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但不利于调动地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调整引致了更多更新的融资需求,政府通常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会尝试发行公债以填补资金缺口。充分解析我国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公债的政策优势,理性透析地方政府尝债压力和信用风险等诸多因素,对于下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地方公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结构性调整引致了更多更新的融资需求,政府通常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会尝试发行公债以填补资金缺口。充分解析我国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公债的政策优势,理性透析地方政府尝债压力和信用风险等诸多因素,对于下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地方公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地方债务除一些来自正规渠道债务外,突出的表现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面对不断出现的确立地方发债权的呼声,是否发行地方债券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机制和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角度看,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上尚不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要求实行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财政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性,地方公债用于提供具有资本品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合理而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必须包含以公共产品提供为目的、并受到民主机制约束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但鉴于国情,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目前须受中央监管。  相似文献   

7.
张晶 《价格月刊》2010,(9):92-94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既是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日本是较早运用地方公债的国家,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地方公债发行的做法,对我国有启示,其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的地方公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英 《财经论丛》2005,2(4):97-101
同近代中国绝大多数中央及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相比,上海的地方公债无论从债券用途、发行方式,还是上市交易等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更符合近代公债的规范运作,体现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公债性质.同时,它也为当今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债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在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的政策下,我国沉寂多年的地方债重新开闸.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地方公债制度,从微观角度入手,详细剖析了我国地方债的发行模式,即将发行模式主要分为五个因素:发行主体、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发行年限和票面利率,在对每个因素进行充分阐述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发行地方债面临的三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0.
温世伟 《江苏商论》2020,(4):139-141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已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过程中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发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成因,并提出了降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风险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地方公债的风险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公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公债(市政债)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预算法虽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但现实生活中已变相出现城市公债.本文在考察了城市公债特点、功能和讨论了我国建立城市公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城市公债制度的基本思路、原则和八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并初议了城市公债与国债合理协调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恒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48-249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获得举债权。然而《预算法》中却明确规定地方预算不列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此前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一举措是否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已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因此,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需具备的条件。经过实证角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公债体系仍不完善,对此提出了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发行公债的要求,另一方面各种发行条件已经具备。本文将重点论述地方公债制度的建立,以及如何确保地方公债高效、合理、有序的发行。  相似文献   

14.
国债转贷政策下政府信用效应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后,中央财政对国债资金实行转贷.表面上看,这似乎仅仅是国债资金运作方式的改变,但是,结合我国近8年的国债转贷资金投资实践做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国债转贷政策的实施,不仅引起政府信用资金的效益内涵的改变,同时还使政府信用资金的宏观政策内涵及其影响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比较国际经验探讨我国地方公债发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行地方公债的各项基础条件相比较,指出现阶段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如何完善与地方公债发行相关的配套体制建设的问题。只要做好相应配套体制改革的工作,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就能“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6.
陈晋  姚守宇 《商》2014,(10):150-150
我国分税制改革实行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逐年加剧,已成为各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地方政府均有发行债券的冲动。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成因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发债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发行地方公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债券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力是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已使地方政府初步具备了有能力发行地方债券的主体资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也决定了对地方债券的强烈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债监管及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财贸经济》2006,(2):65-68
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监管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抑制地方公债发行所带来负面效应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世界各国对地方公债监管的主要方式有市场约束、合作式监管、依靠既定的规则来进行监管以及行政监管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种方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财贸研究》2003,(4):41-46
一般认为,财政分权是不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但只要措施得当,在财政分权改革中使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并不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前的分权改革是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的财政分权却并没有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从稳定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我国下一步财政分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对地方公债进行监管可能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保持宏现经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中央投入了4万亿元人民币,发行国债金额为6.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匹配投入巨额资金。财政资金不足只好从银行贷款。高地方债务,有可能拖慢中国经济的脚步,为今后中国经济埋下隐患。解决地方政府高负债,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做好宏观调控和规划,切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四是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