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总结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征、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群、人才培养定位等层面提出新时代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依托综合类与农林类院校设立,人才培养偏向应用型中高级人才;(2)现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为公共管理本位、工程技术导向和土地客体导向三个类别,均不能兼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性学科”与“专门型人才”或指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3)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拓展“土地”客体,强化“资源”实践,打造“管理”人才,建构“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法课—应用方向”的课程体系。研究结论:面向学科客体内涵重构和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双重挑战,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依托重构课程群组实现,以土地资源为本,建构有力支撑自然资源和空间治理实践中高级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并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应用人才为目标,夯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法课和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2.
一月大事     
国土资源部2004年12月21日网讯:2004年12月19日,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长鹿心社在会上指出,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今后要不断完善自律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切实把诚信作为土地估价行业的生命线。鹿心社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土地管理的大政方针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这为进一步强化土地评估手段、拓宽服务范围和土地评估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土地估价师,必须内修素质,…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应当具备物权性质,应当进行不动产权利登记;(2)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决定其不动产登记该如何进行,对土地经营权做怎样的不动产登记,又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性质。研究结论:在中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的他项权利。为保证"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实现,亦当将土地经营权视作土地使用权性质,并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土地登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考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托仑斯土地登记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实地考察。研究结果:昆士兰州法律中“土地”即“不动产”;昆士兰州土地登记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自1861年引进托伦斯登记制度以来,已发展成特点鲜明、制度完备的“自动化权利系统(ATS)”;未来发展方向是废弃纸质文档,全面实现数字化。研究结论:托伦斯土地登记制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细致、可操作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稳定高效、经济贡献大等等,对中国建立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进一步繁荣土地资源管理事业,兹定于2011年9月28日至30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第十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中国土地科学论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论坛)、改革开放中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三十周年暨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办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30周年庆典暨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于2015年5月9日和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礼堂隆重召开,国家部委有关领导、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及科研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师生校友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等单位主办。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系统分析中国土地利用过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的资源管理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与保障,侧重于保护土地的基本功能;土地的资产管理由土地资源管理衍生、侧重于用市场经济手段研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引起的价值增值,重点研究土地收益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土地的政府管理是核心,建立在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寻求人地协调发展模式为目标,主要由政府对土地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分配进行全程管理.研究结论: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能够对未来土地管理提供明确导向--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以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与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5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5年国外土地管理研究侧重于土地利用冲突及应对机制、土地权属效应、土地纠纷解决路径等方面,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管理与调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土地政策与法律,以及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方面。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管理领域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针对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研究比较突出,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尚显薄弱;2016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体制、土地法学理论与实践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进展,展望202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多类型资源协同配置、土地资源保护效果与路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可持续的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方面。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关系、土地资源保护、绿色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与相关机制、空间规划方法与管理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同其他资源的协同机制、土地利用评价方法、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土地低碳绿色利用模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2002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定于10月19日至20日举行,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工作2002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土资源部负责制定有关考试工作的各项规定,组织命题、监考、评卷等,统一认证土地估价师资格,发放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并协助部完成本辖区的考试工作。二、报…  相似文献   

11.
土地登记是我国开展最早,覆盖最广的登记工作。规范的土地登记能够为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和信息基础。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1]的颁布实施,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但辽宁省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尚未全面启动。因此,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提出的登记依据、登记机构、登记簿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新要求,文章对辽宁省不动产统一登记面临的土地登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登记尚存在部分登记依据不明确、土地登记机构不统一、登记簿的建设有待完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建议从健全登记法规,完善登记业务管理制度,统一技术标准并定期汇总三方面逐步解决。该研究将为辽宁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合理化建议,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中的土地登记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慧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8):36-38,55,56
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综合体,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房与土地市场化以来,住房价格与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发展不相协调,从而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全国及主要城市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协调状况的评析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市场协调发展中尚存在着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力,招拍挂制度导致地王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等问题,亟待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制定房地产税的区域推广规划。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市场中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针对近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从内在动因、组织形式和操作工具角度,剖析房地产市场中土地价格上涨的内在刚性机制.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为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从三方面着手,即: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抑制供地冲动;淡化并逐步取消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出让方式实现"单一规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置换开发项目费用及融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界定了城市土地置换开发的涵义 ,分析了城市土地开发项目的成本和费用构成、融资主体和资金来源 ,在此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土地置换项目资本金和债务资金的筹措。文章认为 ,资本金筹措主要包括政府出资和投资入股资金两种方式 ;债务资金筹措有政策性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资本金贷款、地产抵押贷款、发行土地置换开发债券和借助房地产证券化等五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地产市场活跃地区的住宅地价相对修正方法,解决传统市场比较法过分依赖估价师经验的问题。研究方法:运用GWR模型,量化影响因素对住宅地价作用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影响因素单位变化对应的地价修正百分比;运用空间单元相似度评价方法,自下而上生成住宅地价修正分区。研究结果:从GWR模型原理出发,建立了基于客观数据的修正公式;构建了从回归模型构建到修正分区建立,再到地价修正的完整技术路线;研究提出的修正方法经真实数据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住宅地价相对修正方法在估价工作中具有实操可行性;地价修正精度与GWR模型构建精度正相关;该方法更加适用于具备高密度地价样本点的地产市场活跃地区。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不动产登记数据多源异构、数据量大等特点,探索一种以土地登记数据为基础,依据宗地管理单元(地籍区、地籍子区)从空间上对数据整合区域进行剖分、基于任务协同和不动产单元的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方法,解决房地登记数据难以高效率、自动化、流程化整合的问题。研究方法:利用协同理论搭建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框架,利用实证分析法验证提出的数据整合技术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任务协同的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方法,构建了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框架,解决了数据匹配、任务推送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基于徐州市房地登记数据的房地登记数据整合应用实践。研究结论:房地登记数据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整合的难点,以宗地管理单元对数据整合区域进行剖分、基于任务协同和不动产单元的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技术,能够高效实现房地登记数据集成,对构建房地登记数据整合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着力点的研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判中国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及其驱动力,提出下一步调控价格方向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提出研判商品住宅价格标准,以北京为例,借助房价收入比、控制购房还贷比的方法,研判商品住宅的价格水平及其主要驱动力,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控着力点。研究结果:(1)北京商品住宅价格高于60%以上的居民户均住房消费水平;(2)商品住宅价格高位运行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企业高额利润驱动、土地成本上升和投资(机)性需求增长。研究结论:中国商品住宅价格调控的下一步重点应当是稳定甚至降低土地成本、强化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利润所得、提高抑制投机性需求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转移登记时发现不动产上存在违法建筑,这类情形是否需要审查,能否登记。文章结合案例分析,认为不动产登记是物权公示行为,没有确权功能;无权审查登记原因行为合法性和有效性,不应审查与物权效力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属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职责且登记人员无力和无权审查的内容列入审查内容;属于产权管理应由出让合同约定的事项不宜作为登记申请审查内容。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登记人员可以把握的事项作为审查内容,对闲置土地等需要审查但未列入法律法规的应尽量列入法律法规。对于已经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不动产,登记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不予办理登记,但不宜主动认定为违法建筑并因此不予办理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法理逻辑—政治逻辑—新法理逻辑"变换为线索,探索自动续期的理论及方案。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多学科综合法。研究结果:申请续期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法理逻辑的必然要求,《物权法》刻意将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与非住宅建设用地申请续期分别开,其背后的逻辑是引入住宅建设用地续期这个法律问题的政治解决方式,今后自动续期方案的设计也因此须循入政治逻辑的轨道。研究结论:自动续期是《物权法》赋予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法定权利,其要旨是不以谈判、合意和缴纳对价作为续期要件。住宅建设用地期间届满后,除公共利益原因外,使用权人可以自行持相关证件到权责机关办理新一个期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但自动续期生效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年金。为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年金应以房地产保有税附加的方式,按一定比例"钉"住房地产保有税,搭上未来房地产税征收体系的便车。随着在国有土地之上赋权于民的新、旧法理逻辑的更替,自动续期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框架的重大变革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