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颜澄  王真慧 《经济论坛》2011,(7):157-159,169
本文立足于浙江省景宁畲族婚俗文化的旅游发展现状,阐述畲族婚俗的概况、内涵以及功能,分析婚俗文化在现代化变迁中存在的缺陷,并从政府、开发商、原住民角度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从而为未来景宁畲族民俗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县是黑龙江省惟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这片古老而神气的土地,以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辉煌,素有“北国绿宝石”之美誉。近年来,杜尔伯特县发挥资源优势,提出了打造龙江牧业强县、生态名县、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开发作为一种有效的开发式扶贫方式,目的是使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旅游扶贫开发的内涵,旅游扶贫开发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之间的区别、不恰当的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实施、狭窄的旅游资源观制约了旅游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4.
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能否开发、如何开发一直是较有争议的议题。文章首先从旅游资源、市场基础、理论支撑以及实践证明四个方面对高校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接着就高校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限定,对高校可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旅游开发应采取学校规划监督、社会参与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有效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时滞性及社会整体性等特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制度对处理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性和旅游开发外部性的不足。而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监督体制以及有效的法制保障也是造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明珠 《经济地理》2000,20(6):110-114
旅游业在世纪之初作为争创新优势的切入点及其在假日经济中的领衔作用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发掘的新进展及其在1999年被列入我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消息,引发了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的老题新议,本文在强调了古迹旅游资源是构筑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内涵和底蕴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广州古迹旅游景点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度、地位及其不足,提出了广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新构想和实施开发构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旅游商品生态性开发的必要性分析,说明旅游商品必须保持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方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商品的生态性开发,在充分实现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更好地实现旅游地开发旅游商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妍  孙厚琴 《经济师》2009,(6):255-256
近几年,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悄然兴起。夜间旅游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旅游者审美情趣,丰富旅游体验和拉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简介夜间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意义及成功案例,然后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苏州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夜间旅游发展的目标及“行在苏州——吴文化的体验与探索”的夜间旅游主题定位,并从旅游吸引物、旅游宣传和配套服务三方面提出苏州夜间旅游开发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巴州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条件制约,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本文从新疆巴州旅游资源与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新疆巴州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中甸县域旅游资源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松 《经济地理》2001,21(1):125-128
云南省中甸县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低,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区位和交通的限制,县域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并未占主导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县旅游资源结构层次和开发态势的分析,提出开发利用中甸县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In China,the tourism industry is regarded as one means of foster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tries to examine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and analyze inbound tourism's satisfaction of their travel experience with tourist attractions,facilities,services and price b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Lanzhou,Wuhan,Guangzhou,Shanghai and Beij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mographie characteristics of visitors from Hong Kong,Macao and Taiwan,US,Korea and Japan by surveying a sample of 528 visitors in five different cities.The survey showed that four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ranked the top 10 popular destinations.Chinese natural landscape,culture and food were highly regarded by the tourists.At the same time,tourists expressed less satisfaction with tourist language convenience,tourist facility and nightlife in China.It was also found that only 7.4% of the tourists thought travel in China was far more than what they had paid,that 6.5% regarded they got what they paid for,and that 34.9% thought the travel cost was reasonable.Most touris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travel experience in China;many of them would like to return to China and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China.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Chinese tourism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propaganda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improve tourist facility and tourist edueation,especially language convenience,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ickets,souvenir and hotel prtce.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系统的良性运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演化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联,提出地租的生态经济观点并视其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城口县属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位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生态环境几乎未遭受任何破坏,拥有众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具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文章根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城口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提出了城口县生态旅游分区域开发构想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慧霞 《经济地理》2003,23(6):849-853
山西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品位高。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关键是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章在分析山西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重点提出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地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赵毅 《经济地理》2001,21(2):140-145
西部旅游资源富集度高,旅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西部旅游业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的优势产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服务出口能进入国际产业水平分工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发挥西部旅游业的产业优势,需要采取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市场拓展、加快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临桂东宅江瑶寨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晓云 《经济地理》2004,24(4):564-567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