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7月4日,财政部扩大了地方自行发债试点的范围,这不禁引发了学术界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是否应发债及未来的发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望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地方公共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地方债发行也从禁止地方发债到自行发债进行了重要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地方债模式的差异,以及对比分析美国地方自主发债与我国地方自行发债的异同,得出我国地方现阶段的自行发债仍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发债模式,在未来发展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发债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自行发债使地方可更灵活的筹措资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近年来,地方债发行"开闸",已由财政部代发过渡为地方自行发债,不难预见,今后我国将走向地方自主发债的道路。但其间的风险,制度及监管上的缺漏也不可忽视。我国地方债的推行仍需深入探讨,完善的地方债发行与偿还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3.
10月20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同时,财政部下发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  相似文献   

4.
集合发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对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审批难、担保难、准入门槛较高等。本文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融资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的KMV模型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模型,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从债券的发行规模出发,计算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债规模,进而提出在需求方面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进行控制等观点,防范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根据地方债当前的规模对地方债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就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何意义进行研究,最后就如何引导地方自行发债走上健康阳光的道路以及扶持发展本土化信用评级机构给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施丹  冯文洁 《会计之友》2012,(11):79-84
文章利用2001—2010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数据,探讨了会计信息的公司债契约有用性。研究结果发现,发债主体在发债前一年的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波动性和杠杆率与公司债发行时的票面利率显著相关,并且发债主体分别为城投类公司与非城投类公司时这种相关性存在明显不同:会计信息与公司债利率的相关性在城投类发债主体中更弱,这与政府对某些资源分配的垄断权导致会计信息在公司债契约中的有用性被削弱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产生于1950年发行的“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几十年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发债体制建立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西方发达国家对地方政府发债极为重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法律保障、财税体制、及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给我国地方政府发债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于10月20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将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允许这四个地方自行发行3年期和5年期债券。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发债,向来是“烫手的山芋”,赞成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完善我国财政体制,尊重和保护地方财产权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难题的关键。也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举债之后,将会出现破产问题,因此应该通盘考虑。显然,在政府投资冲动还得不到遏制的今天,要打破地方政府发债的坚冰,将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8年11月我国实施了"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为确保资金的来源,政府放开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信用等级较高,但仍然存在着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风险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风险防范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备受瞩目的地方债发行工作终于启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施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使得"审慎乃至禁止"的地方政府发债终于能够"开闸放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那么此次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和代办还本付息的冠以地方政府名称、期限为3年的地方政府债券是否违反了预算法的规定?这与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有何不同?我国是否应该进行公债体制创新,下放地方政府的举债权?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与总结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监管模式、举债方式与举债用途、管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地方政府担保机制、问责与纠错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重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相关设想,以期从制度设计上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引起高度关注 这些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各方关注、热议.之所以说这一问题"浮出水面",是因为,按照规定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债.现行《预算法》第28条就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就是说,地方政府不得发债.然而,法律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一回事.现实中,地方政府暗地里采取包括BOT、租赁等在内的各种融资方式变相发行了政府债券,但究竟发行了多少、规模多大,社会却不大清楚,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发债与公共项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体制规定,中央政府可以发行国债,而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这在控制地方政府滥借债方面似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建设型的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与这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体制越来越不相适应,而且导致地方变相和隐性的债务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加以探讨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PPP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达到利益分配共享、风险分担、权力均衡。受我国相关法律条款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PPP模式被异化,形成地方隐性债务,在实际经营中被大量应用,形成了地方的隐性负债规模、偿债风险和管理风险。由于地方发债体制规定不清晰,政治激励与官员偏好,地方政府承担风险过多等原因,使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要在法律框架下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行规制,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与地方政府发债有关的制度,加强对PPP模式的规范和监管,提升地方政府化解风险能力来化解PPP模式下的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但其因发行主体复杂、集合企业筛选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暂时未能广泛推行。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集合债券融资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担保行业结构调整、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发债企业的组合设计等措施,以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私募债对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这一新生金融产品,通过私募债券网公布的数据,整理研究了私募债券运行一年多以来的融资规模、债券期限、票面利率以及到期兑付的情况,得出了私募债券发展尚未达到预期水平的结论。进而分别从高昂的发债成本、受限的投资主体、不具优势的投资收益以及中小企业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现状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政府应给予发债企业优惠支持、适度放松对投资者的限制、投资者不能对债券风险掉以轻心,以及中小企业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的弊端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财务报告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综合报告。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在政府财务报告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制定政府财务报告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债企业所处地区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趋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地区经济总量及总体发展趋势应有所了解,对发债企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融资平台公司直接收入、滚动发债等所带来的现金流等地方债务偿还的现金流来源进行调查。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增长快速地区的政府偿债能力较强,发生债务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