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轻量化技术目前已被我国众多汽车厂家高度重视,汽车轻量化有助于节能减排、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尾气排放。从轻量化技术的内涵来看,需要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和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将从优化结构设计、新材料的使用及与多种制造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2.
汽车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选择使用轻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意义出发,重点介绍了轻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发展上的应用及当前汽车材料轻量化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为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研究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作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巨大产业规模的示范效应、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及促进就业的拉动效应,促使汽车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降低排放、提高燃油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塑代钢作为主要实施技术,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化工业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汽车行业成为能耗控制的重要行业。本文简要阐述了化工新材料的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对汽车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轻量化的改革,一方面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废弃的排放并降低能耗,从而提高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汽车轻量化改革中化工新材料的应用现状出发,深入研究促进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安全等诸多问题。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二是发展先进发动机技术;三是汽车轻量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汽车保有量正在飞速增长,汽车的轻量化、降低油耗和排放以及提高性能以保证安全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降低汽车油耗量.除改进汽车的设计和研制省油的发动机外,减轻汽车质量.在汽车上广泛使用轻质材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汽车自重每减轻 1kg, 1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驶1.1米。汽车轻量化不仅能降低油耗,还能减少轮胎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从70年代起,汽车尤其是轿车上已开始大量运用了轻质材料,出现了许多由轻质金属和非金属做成的汽车部件。目前世界上汽车轻质材料主…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较早启动天然气产品研发的商用车企业之一,陕汽集团在天然气重卡、大中型客车及底盘制造等领域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尤其在发展迅速的LNG重卡领域始终稳坐第一宝座。在此次201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设备展览会上,陕汽携德龙新M30006×2牵引车和德龙F30006×4轻量化版牵引车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流连。F3000性价比高德龙F30006×4轻量化版牵引车是陕汽天然气产品的代表,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使用新一代高强度材料,搭载潍柴WP12NG380E40气体发动机,应用少片簧、MAN技术7.5吨级前轴、MAN技术13吨级双级减速桥、真空胎等轻量化配置,通过CRUISE软件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正向着轻型、节能、高速、舒适、多功能、低噪声、低成本、长寿命方向发展。研究表明,汽车一般部件重量减轻1%,可节油1%:运动部件减轻1%,可节油2%。塑料具有重量轻、品种多、加工方便等优点,正逐步代替金属、玻璃等材料大量用于汽车行业,这不仅可以提高汽车造型美观、设计的灵活性,而且可以降低零部件的加工、装配、维修费用,同时也是汽车节能和轻量化的有效途径。如今汽车用塑料制件数量的多少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轻质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轻量化、降低油耗和排放以及提高性能以保证安全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降低汽车油耗量,除改进汽车的设计和研制省油的发动机外,减轻汽车质量,在汽车上广泛使用轻质材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汽车自重每减轻1Kg,1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驶1.1米。汽车轻量化同时还能减轻轮胎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从20世纪70年代起,汽车尤其是轿车上已开始大量运用了轻质材料,出现了许多由轻质金属做成的汽车部件。目前世界上汽车轻质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塑…  相似文献   

11.
基于3D打印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轻量化材料和轻量化结构的研究,讨论了轻量化材料Al合金、Mg合金、Ti合金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材料和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将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谈到陕汽的轻量化设计何时开始?陕汽销售公司市场部的邱梅芳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能给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准确的回答。"确实很久了,陕汽很早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年,陕汽更是加大了轻量化车型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3.
《玩具世界》2009,(12):31-31
众所周知,塑料橡胶的应用领域多不胜数,而且亦与多个行业发展大方向互相紧扣,例如汽车轻量化、绿色包装、建筑节能等。每年云集全球橡塑材料及机械精英的国际盛会——“国际橡塑展”不但为各应用行业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而且亦全面展示橡塑技术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创新构想。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汽车轻质材料,应用领域已由军工和宇航工业扩大到普通民用汽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设计自由度高、集成性强等特点,不但可以使汽车得到更高的轻量化效果,提高燃油效率,还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碰撞安全性得到提升,也可以大大减少零件数和装配成本。汽车用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已成为世界各类汽车的生产基地,拥有巨大的现实和未来市场,这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汽车观察》2008,(2):19-19
我国将以联盟方式研发致力汽车轻量化1月14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成立,这个联盟将以整车减重、降耗、提高安全性为目标,力争突破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瓶颈。据介绍,这个联盟计划经过3至5年的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轿车车型减轻自重8%至10%,安全性满足国家轿车正撞和侧撞安全法规要求。商用车减轻自重300公斤左右,达到当前国际同类产品的轻量化水平。同时,开发出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轻量化共性技术向企业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卡车,客车轻量化最明显的效果就是降低油耗。记者了解到,除了安凯、青年客车主推全承载技术来降低自重外,字通、苏州金龙、中通等厂家也着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客车自重。全承载成为结构优化主力军据了解,整车质量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记者从主流客车厂家了解到,目前主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使用轻质材料等方式减轻车辆自重。中通客车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通客车主要从结构优化分析和轻质材料应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重型卡车是国家政策的风向标和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与国家经济联系紧密。商用车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使用频率高、能耗高,迫于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压力,节能降耗成为商用车一项迫切的任务。轻量化技术实现节能有研究显示,汽车整车自重降低10%,燃油效率可以提高6%~8%。适应国内货运行业"多拉快跑"的需求,卡车轻量化逐渐成为货运行业实现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创新必须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就是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趋势,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品牌企业应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曾这样说道: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多方面的,可以多管齐下。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变速器。为此,李大开总结了变速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3个着力点:一是轻量化,攻克  相似文献   

19.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汽车生产商通过完善制造技术和开发新的制造材料,改善汽车性能,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汽车燃油消耗,从而缓解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近些年,汽车制造材料,如铝、镁合金材料,高强度钢板以及复合材料等优质材料不断的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并在汽车制造上得到了很广的应用,在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汽车耗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此外,汽车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会影响材料的性能。文章从汽车制造材料、以及其化学成分检测与分析方面,对汽车制造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一汽解放2008年商务大会上,公司技术负责人用了大量篇幅向与会人员介绍解放在轻量化上的优势和取得的一些成果。就在不久前,记者从陕西重汽了解到,陕汽将把卡车轻量化作为2008年的一个重大项目来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告诉记者,卡车轻量化并不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相关研究和改进各企业一直在做,只是未得到太大关注。由于2007年油价上涨、计重收费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卡车轻量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