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银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的不断累积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本文以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为背景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化解和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东阳 《福建金融》2014,(10):65-67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入手,分析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及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法律风险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在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已近尾声、《新资本协议》即将实行的今天,对这些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认识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清收中的法律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高,危害颇大。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提出了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银监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当地银行业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与比率继续双降,不良贷款率为3.97%,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不良贷款率为3.28%,比年初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光大控股也在2004年年报中披露,截至当年年底,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7.
不良贷款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的总称,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小、所占比例多少,将直接影响着信贷资产质量和商业银行的运营,因此各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压缩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这对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着"双降"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存在和再生这种状况有其内部和外部原因,必须进一步治理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与遏制其不良资产再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最需要的不是财政注资和资金援助,而是灵活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信用环境,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则是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必然选择。因此外部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依法清理不良贷款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在收取抵贷资产和处理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方面的防范意见,不仅能够明确清理不良贷款实际工作中的法律界限,而且也有利于规范、指导、推动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本文从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清理不良贷款、收取抵贷资产以及处置抵贷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法律问题,对当前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二是贷款余额的持续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大对历史不良贷款的处置。另一方面在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贷款的同时,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2011—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递增的现状,从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提出运用实战推演机制来提高信贷审批质量,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发现构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审批人在审批工作时:只强调信贷审批标准,不考虑信贷审批原理;只强调担保物和抵押率,不研究抵押物的可执行性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工作通过引入实战推演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审批人不作为的风险,提高银行信贷审批质量。引入推演机制的具体建议:借鉴行业运行和盈利模式,推演信贷业务真实性风险;借鉴行政文件和审批原理,推演合规性风险;借鉴审批原理和行业大数据,推演合理性风险;借鉴不良贷款作案手法和抵押物可执行性,推演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依法清理不良贷款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信代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在收抵贷资产和处理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方法的防范意见,不仅能够明确清理不良贷款实际工作中的法律界限,而且也有利于规范,导,推动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本文从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清理不良贷款,收取抵贷资产以及鼾抵贷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法律问题,对当前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具有十分现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不良资产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对不良贷款形成后的处理,二是对不良贷款的防范.前者涉及到不良贷款存量的减少,后者涉及到不良贷款的增加.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存量处理上,主要采取将部分不良贷款划转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解决,部分不良贷款由各商业银行自行消化;而在不良资产增量防范上,虽经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此,国有商业银行为达到将不良贷款降到规定要求的最低点,并切实有效地防范新增不良贷款的目的,必须在尽快寻求划转存量不良贷款措施的同时,建立扼制不良贷款增量的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以此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参与竞争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的趋势,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实践证明,风险预警对防范信用风险、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多数商业银行的授信客户结构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预警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78家公司作为样本,构建了KMV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经营中积累的不良资产,促其稳健经营,我国设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我国已停止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银行不良资产入手,从贷款源头上分析了不良贷款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内部防范化解和外部转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宏观经济的不同周期,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是不同的,理解宏观经济如何调节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对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8—2018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等,对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及宏观经济对其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杠杆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宏观经济通过加强或削弱商业银行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产生调节效应.针对结论,提出了加强对杠杆率监管并引导适度杠杆率水平、合理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并多渠道增加资本金、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以促进资本高效安全运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中心,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应当成为防范和化解其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内部因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3—2008年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产权性质、不良贷款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股银行的审计费用更高,且流动性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审计费用也较高。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中,各类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国家控股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审计机构需根据产权性质对各类风险指标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是人民银行2001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为此,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积极调整金融监管思路,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降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截止2001年底,全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减少1151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