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江宁  陈贞吉 《改革》2023,(4):99-1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中国招标》2022,(5):4-5
<正>“全国统一大市场”来了!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破立并举,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3.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基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供给市场主体基本公共服务均供给不足,制约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要求,提出应进一步深化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期更好地服务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逯海勇  宋培  李琳  艾阳 《南方经济》2023,(12):128-142
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信息摩擦视角出发阐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在沿海地区更为凸显;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存在阶段性差异。文章还通过建立调节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数字基础设施有效性发挥的相关因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信息传播高度依赖于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的支撑,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是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邻近地区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存在正向影响。文章旨在为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闻 《产权导刊》2023,(6):63-69
<正>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意在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多轨运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产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系统谋划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服务方向,不断增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环境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动力,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产权行业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行,全球化受阻,中美关系遇冷,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更好发挥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当前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在于流通环节,由于市场分割、传统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导致流通不畅。因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主攻方向在于打通流通环节,通过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并以"新基建"为抓手,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形成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8.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拓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能够实质性地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厘清相关误区,针对制度性障碍众多、要素市场化规则不完善、一体化市场基础设施滞后、市场藩篱尚未破除等问题,借鉴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和成熟经济体建设市场标准的经验,健全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构建各类要素统一市场,注重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开放水平,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供给侧看,随着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替代市场机遇凸显。统一大市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处于东北对外开放龙头位置的大连,承接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流通开放方面的诸多机遇。从需求侧看,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不断推进,加之后疫情时代,经济结构单一对城市发展韧性的冲击影响,势必倒逼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从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背景及意义、国内经验借鉴、大连发展优势及不足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五聚焦”“五实现”,打造大连纵深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南方经济》2022,41(7):69-86
文章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祝志勇  刘昊 《改革》2020,(4):86-99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政治体制背景,原因之一是要素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深化改革,打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才能显著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金融服务业体系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直接金融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天然优势。推进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需要下苦工夫: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多产品的资本市场体系,狠抓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以更大决心和更细致的服务培育机构投资者,不断提高市场效率,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戚聿东  郝越 《南方经济》2022,41(8):10-2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义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然而我国由于经济转轨和追赶型增长模式带来了根深蒂固的行政垄断认知和行为,仍存在歧视性产业政策干预严重、市场分割、自然垄断规制乏力等问题,这成为我国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大阻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规制行政垄断的最佳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过程中,要以增量入手,促进产业政策的功能化转型,同时对存量进行分类治理;完善审查机制,加强法律认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整合;发挥负面清单制度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协同效应;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倡导普及公平竞争文化。  相似文献   

14.
I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rest rates would seem to be natural shock absorbers for balancing currency risk associated with expected inflation or differential taxation. Under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however,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in each national money market behave as if caught in a liquidity trap. The problem arises because the domains for national monetary circulation remain somewhat disjoint even though the bond market is fu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ly. The national rate of interest is ncapable of equilibriating the domestic money marke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bond market on the other. The result is excessively high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that distorts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trade and causes cycles o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in open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5.
市场分割的不良影响及打破分割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分割是产生垄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产品市场、投资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地区分割。地方和部门利益为市场分割提供了动力,政企不分和管办不分为实行市场分割提供了能力。市场分割在宏观上阻碍了国内统一竞争有序市场的建立,削弱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在产业发展上,割裂了产业联系,延缓了产业演进;在企业管理上,抵消了企业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的发挥。打破分割必须完善分税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市场立法,树立市场执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吴传琦  张琪 《南方经济》2021,40(4):18-36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依托部门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文章探讨了工资对劳动力个人供给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部门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市场部门与公共部门劳动力的个人劳动供给有所差异。第二,工资与个人劳动供给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部门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三个"突变点",工资门槛均使得工资"激励效应"加强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劳动供给的工资门槛存在性别、城乡和行业异质性。第四,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个人劳动时间供给趋于降低,签署书面劳工合同使得市场部门劳动力工作时间显著增加,而政治面貌显著影响公共部门劳动供给。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我国劳动力个人供给曲线均未"向后弯曲",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议题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活力与制度保障.本文旨在突破经济学概念的西方范式,立足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功实践,提出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从市场经济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市场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提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与此同时,提出开放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