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概念和特证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是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人口以及价值流动过程中所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资源生态经济平衡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一) 资源生态经济平衡的相对性。资源生态经济平衡是资源经济平衡和资源生态平衡的对立统一,而这种平衡之间的对立性和矛盾性是绝对的、经常的;两者之间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建设是21世纪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上每个关心自己的人,都应该关心生态经济问题;对生态经济的关注就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无视生态经济问题的人,无异是为自己挖掘坟墓。  相似文献   

3.
4.
《生态经济》于1985年问世,至今已15周年了。我们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热烈地祝贺它。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在飞速前进,生态经济学科在深入人心、发展壮大,并在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时期;21世纪,又是生态经济的世纪,生态产业必须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中国,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建立,只有很短的历史,这门学科十分年轻,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它潜育着巨大的生命力,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正显示出威力。1 生态经…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宏观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界定生态经济交错的概念,归纳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加强生态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生态经济交错区宏观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建设思路、典型模式及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其对生存环境的差异性适应。如今,各民族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是经济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区别。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环境的共生让寻求少数民族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岩  薄宏 《发展研究》2010,(4):37-42
生态足迹分析作为衡量世界各区域的环境生态可承载状况的测量工具,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被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组织所接受和应用。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造了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解决了能源账户重复计算、进出口贸易在区域内核算等问题。对西江下游流域生态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生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广东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和生态发展区建设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恩格斯关于“循环圈”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以地球生态圈的宏现循环为基础,通过强化技术圈的功能,使经济圈的循环和生态圈的循环相适应。把经济圈的进化增长建立在生态圈的进化演替的基础上,把产品质量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经济循环圈沿着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人类诞生以后,森林从陆地纯自然现象走进了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带上了经济的色彩,不断地被人类探索利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使这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林业科学和经济社会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有求于森林的,无非是两类效益,即生态的和经济的。这两类效益,分别产生于森林的两类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但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人类对森林效益目标的追求,对功能的利用,也各自相异。几千年来,我们经历了单纯的需求食物、木材,到同时追求森林的防护效益,以森林为整个人类的益友,并进而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林业生产体系的过程,这些不断膨胀的生态、经济需求欲望,使传统林业难以承受,引发了林业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有关生态技术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依靠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持续性增长,这种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品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影响深远的环境代价。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必须在过去狭义的经济福利和由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之间作出最佳的权衡。对此必须作出关于资源管理的新决策和技术创新的新决策(D.Jamesetal,1978)。生态技术是一种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物质流的过程,实现了原材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场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领域的革命,同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是环境伦理道德的革命。它要求人类用生态经济的思维方式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用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经历了矛盾调和、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具有系统性、循环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生态经济价值下政府生态管制政策手段的创新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的价值理念对政府生态管制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必须按照生态经济的价值理念与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有效的政策控制与政府生态管制。传统的生态管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缺陷。政府自身往往成为生态问题的始作俑者。生态价值下政府生态管制政策手段要实现四个转变。生态价值表现在经济活动与决策中更多的是一个价值冲突问题,政府生态管制的许多配套政策内容需要进一步增加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立勤  晏鄂川  何勇 《经济地理》2001,21(2):155-158
大力发展甘孜州生态经济,必须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当务之急是搞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这此再创秀美山川,既是甘孜州生态发展的抉择,更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危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药业等生态经济工程。经过长期的奋斗,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地处长江上游的甘孜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最终为州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The 7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Ecological Economics Society (CEES) was held from 5th to 7th, Nov.2006 in Qingdao Universit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point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eco-economic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conference put forward that it is an objectivity andinevitability for human being to ente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at eco-economics is one of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at the research of eco-economics in China should reflect new contents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make proper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society.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正方兴未艾,绿色建筑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一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性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 I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formula for the benefit of ecological economy and the appraisal methods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on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base of the benefits of ecological economy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and practice on eco-agriculture are both the production made from opposition and unify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 type saucture, which will give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