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上好《思修》课,大学生必须学好《思修》课。  相似文献   

2.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因此,应积极探索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下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须重视以下几点: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精神与内容,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加强教学管理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接触到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铺垫作用。尤其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理论前沿知识、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和示范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上好这门课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霞  高茂林 《新西部(上)》2009,(10):216-216,1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准备缺乏针对性、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难以落实、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改革的方向应是确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质,突出专业特色,将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才能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曹乐 《新西部(上)》2009,(11):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建立和影响,充分肯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帮助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造就良好品质、科学引导成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围绕教材,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关注热点,深入浅出,并且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积极探索与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从主体性、发展性与选择性3个方面总结与归纳了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对话式教学、专题性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要增强军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端正思想,重视《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部分的教学;正视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实效,着眼于培育和提高学员的法律素质;营造氛围,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苟炜  靳文 《新西部(上)》2014,(5):145-145,118
本文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存在的困境入手,阐明道德两难讨论法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程实效性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运用两难法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基础》课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固有困难和新兴慕课的冲击面临不得不变革的局面. 本文基于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启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为例讨论了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操作. 该种教学模式的操作已经运行了一个教学周期,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基于学生“内需”的角度,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多途径了解学生“内需”,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我国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凸显生命教育是课程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与生命教育具有天然的融合性,责任意识的提升促使学生对生命不离不弃,理想信念的确立促成顽强的生命意志,人生问题的积极思考造就积极的生命体验,法律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从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实现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史菊红 《改革与开放》2014,(23):92+96-9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本文从丰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的必要性、目标定位、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鉴于我院“思修课”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采取改革措施,更好地实现“思修课”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2012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认可度、喜欢度、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改进方面的建议等问题,认为应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基础》课真正成为大学生“衷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慕怀琴 《黑河学刊》2013,(7):163-164
自2006年起,教育部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重大调整,而且对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困境。通过对讲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潜心揣摩和认真总结之后,现将这些问题和思考提出,为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提高其教学实效性,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维,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解决知和行脱节的矛盾,并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同时,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韦文广 《黑河学刊》2010,(2):126-128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运用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基于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途径的探究,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履式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玉桃  唐青女 《西部大开发》2010,(5):166-166,174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目标包括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是落脚点和根本点,能力目标是素质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知识目标则是为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设计和实施系列贯穿训练项目和单项训练项目。改革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自觉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