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农地征用制度困境表现在城市土地国有制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矛盾、农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矛盾。产权的自我保护与政府保护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两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化,可以发现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管理、征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职能、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当从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泽 《财经科学》2008,89(3):99-107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农地产权主体虚置、严厉的农地用途管制导致的农民土地发展权缺失、现行法律时农民土地权益性融资实现再生产扩大争收入漉增加的可能性加以限制,是实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的三大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中,做实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土地发展权的贴现来分摊土地用途管制的成本,大胆尝试农地使用权抵押可获得性的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是土地资本化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离形成了土地二元结构。受城乡土地管理二元体制的约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城市与农村同类用途的土地不能实现"同地、同权",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收益难以实现,不利于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文章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就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绕满足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本文以产权理论为视角,讨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本质以及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凸显的产权矛盾,通过成都市试验区实践创新活动的分析,提出了以确权颁证为逻辑起点的成都路径图,指出我国当前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构建"还权赋能"的工作机制;拓展交易平台内涵,健全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完善土地法规,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民主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价格发现机制和监管及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实现土地规范、有序、健康流转,需要构建配套的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他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搭配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有效体现农民权益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发挥制度功效,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多方面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必然性基础上,从基本思路、遵循原则和配置机制、开发机制与引导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路径,并就相应的制度创新设计进行了效果评价。分析认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可行的,改革必将使我国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释放出巨大的资源价值、市场价值、甚至产权私有化预期,为我国持续减少城乡差距、整体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至今,国家相继在重庆市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地票"交易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两项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土地改革进程的两种途径,同在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改革背景下展开,改革目标同样剑指盘活农村资产,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让农村、农民共享改革红利.但两者处于不同的改革时点与深度,改革的入市主体与入市方式不尽相同.对于两种改革方式异同点的总结,有利于把握当前改革是否坚守土地公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切实把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以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落脚点,把握方向、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侵害。从法理学的视角剖析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源,主要有:所有权法人主体模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土地征收法律条款存在重大缺陷等。并从明晰农地产权、界定征地范围、开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市场、拓宽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嘉义 《经济论坛》2011,(12):134-135
目前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处于被动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本文从产权制度、流转主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乱象,并从农民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正模 《当代经济》2010,(17):28-31
现行的城乡土地二元制度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重点是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市场化、资本化和财产化问题,突破点是实现农户宅基地的财产权流转,从而使农民获得应有的公民权利和平等的市场交易地位。本文以成都试验区实施"三个集中"为切入点,对其中涉及的土地制度问题进行若干理论及政策探讨,提出了若干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关系到经济社会许多重要领域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能否切实得到保障,然而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在其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本文在统筹城乡背景下,总结成都经验,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整理和耕地保护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祁晓玲  赵华  何燕 《财经科学》2012,(9):117-124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中有关农民权益保障,包括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指出,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作为制度的整体设计者与公共资源的主体供给者前提下,从农民的权益诉求出发,落实并保障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地承担着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已经成为了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但是在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农民才是土地流转的主体。本文主要从"土地流转的客体与规则、土地流转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农民、土地的规模经营需要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这三个方面对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地票制度作为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方式创新的产物,对城乡之间土地资源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权益保护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和目的、动力和主体,以及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必须摒弃传统道路,走出一条农民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工业化城镇化新路。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改革,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改革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