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时代不断变迁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寻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介绍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农业与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剖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低碳视角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低碳化转型需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表明: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等级为优质协调,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失调,且长三角地区失调程度较严重.基于低碳化的视角提出促使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八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长江中下游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长江下游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均优于中游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则相反;(2)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2012年之前基本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4年从低级向中级协调发展过渡,2014年之后长江下游城市处于良好、中级协调之间,长江中游城市均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甘肃省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8—2018年的有关数据,用熵权法对甘肃省的经济生态化进行测度和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的经济生态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采用回归模型对甘肃省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目前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生态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紧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也是当前大多数城市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各地方经济发展的扶持以及合肥都市圈等经济体的建立,合肥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经济快速发展时,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成为了制约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对合肥市进行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2017年合肥市环境与经济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使用协调度模型对合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008—2017年合肥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合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仍处于较低阶段,仅有2016年、2017年两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其余年份均为失调或濒临失调类型; (2)合肥市的经济效益指数不断增高,但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总体来看处于下降的状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生态环境效益指数高于经济效益指数的状况被扭转, 2014年后合肥市的经济效益指数开始高于生态环境效益指数。[结论]合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合肥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促进合肥市整体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咸阳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成阳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定量分析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静态、动态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1990-2004年成阳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但发展状况并不均衡,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并不是总处在协调发展之中的.因此,在今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达到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成阳市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结果]农业生态旅游对黄陂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地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也存在农业生态旅游投资大、农民获利不均等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提前科学规划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引导,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论]鉴于黄陂区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综合协调各个方面,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其为推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6—2018年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内在耦合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通过将耦合关系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对优先度相结合,耦合关系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06—2009年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2010—2012年耦合协调度由勉强耦合阶段转变为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2013—2018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耦合阶段,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同步协调发展。因此,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确立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特色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开发林下经济产业的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滩涂生态化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围垦滩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讨论了沿海滩涂实施围垦工程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针对江苏省东台市的滩涂围垦现状,分析了沿海滩涂开发对海岸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滩涂保护和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些生态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反思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保证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加强生态理念的指导,并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始终,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可行的"绿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静  王浩  徐天宝 《水利经济》2005,23(6):5-7,42
简介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概况与经济发展概况。指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水文环境变迁的现象是:河滩、河道及海湾水域面积减少、河网下垫面剧烈改变、水污染加剧、成潮上溯、生态环境恶化。提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障体系、认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发展策略建议: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及早建立区域协商机制,加大治理力度,完善国民经济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耕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福建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环境与经济以及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1978年以来福建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并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提出实现区域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开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和水生态环境指标,对13个设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针对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表现上,苏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最高,苏中、苏北其次,地区耦合度差异较大;总体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协调发展度的改善程度较大,苏中地区改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SPSS、ArcView GIS软件整理、分析黔东南地区各市县近十五年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林业发展、土地利用等方面对黔东南地区生态变化格局进行研究,并从农业、牧业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种产业的产值来分析经济发展格局,将黔东南州划分为西南工商业区,西北农牧业区,东部农林业区三个生态经济区,并分别提出各...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1):52-54,64
林芝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干部、群众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在经济开发中重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面向市场,加大森林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林芝地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拓展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形成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的特色旅游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海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海岛经济构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如不合理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极易造成海岛资源质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阻碍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有关海岛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岛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实现海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