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房价下的房贷政策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规避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10,(12):16-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房地产市场一直施行从松的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快速推进房地产市场的运行,长时间的政策惯性助长了房产投机商的高回报预期,致使房价一涨再涨,各种情况加大了银行资产的潜在风险: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假按揭铸成银行不良资产;同业竞争使银行变相从松放款条件;房价抑制政策增加房贷违约风险;抵押物品质风险与银行的资产安全预期相冲突。银行需要完善对策体系保障其资金安全:滚动更新客户分级分类系统;加强银行自我管理;尝试金融产品创新;严格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开发房贷保险分散抵押贷款风险;完善以政府为龙头的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对于房地产市场一直施行从松的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快速推进房地产市场运行,长时间的政策惯性助长了房产投机活动的高回报预期,致使房价一涨再涨,诸多情况加大了银行资产的潜在风险: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假按揭铸成银行不良资产;同业竞争使银行变相从松放款条件。银行需要完善对策体系保障其资金安全:滚动更新客户分级分类系统;尝试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房贷保险分散抵押贷款风险;完善以政府为龙头的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轶 《财会学习》2004,(4):15-16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避免投资过热引起的房地产经济泡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进行调控。本文通过对房贷新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的分析,提出房地产企业面对新的政策应采做出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新政策,如一石击起干重浪,引起来自房地产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响。那么,国家调整房贷政策对我区房地产市场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看待这些影响?笔者就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柏 《金融博览》2010,(14):24-28
2010年4月份,面对不断升温、泡沫涌现的楼市景象,被称作“史上最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横空出世,以“圆十条”为首的各项调控政策轮番出击,三套房贷关闸,二套房贷门槛提高,一时间,原本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突然降温到了冰点,陷入价平量跌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6.
张仁枫 《金融论坛》2011,(12):78-83
房地产信贷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支柱。入世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突飞猛进,同时也潜伏着不少的信贷风险。纵观入世以来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房贷余额的增速快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增速;房贷余额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房贷业务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相似文献   

7.
今年1至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22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00亿元,增长了27%。这一增长速度延续了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强劲势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央行出台新房贷政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琪 《金融博览》2010,(10):82-83
今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新政涉及面广泛、操作性更强、政策组合程度更高。其中差别化的房贷政策,尤其是二套住房信贷政策被屡屡提及,成为最主要的政策调控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衡阳市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特点据调查,衡阳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07家,除30家企业属外地资本投资开发外,80%以上企业(168家)与当地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主要是由5家银行提供贷款,截止2007年6月末,该5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余额达19亿多元,比同期增长10%以上,随着贷款投入增加,房贷风险日趋积累,不良房贷率达到28.7%,如果加上被剥离的不良房贷,实际房贷不良率高达40%以上。从房贷风险总量与结构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房贷风险已上升为银行最主要的信贷风险据调查,近几年来房地产贷款风险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截止2007年6月末,5家银行不良房贷率达到28.7%,说明近三分之一的房贷最终成为不良,房贷风险随着房价攀升给企业带来暴利的同时却与日俱增。在该市前10户不良贷款企业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占据4户,说明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已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信贷风险。从房贷项目构成看,风险高度集中在房地产开发类贷款,5家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房贷比率)为40%以上,其中:住房开发贷款不良率和商业用房开发贷款不良率均为30%以上,房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接近50%,其他房地产贷款不良...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该政策旨在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行为,控制开发商囤积土地,打击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从目前情况看,该政策在防范房贷风险,遏制房价虚高、维护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最后,本文就进一步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要完善配套经济改革、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严厉的调控政策下,2011年房地产市场拐点论喧嚣尘上,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否会影响房贷业务的安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和原因,对比我国房贷业务的现状,探讨保持房贷业务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贷新政策的特点分析与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该政策旨在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行为,控制开发商囤积土地,打击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从目前情况看,该政策在防范房贷风险,遏制房价虚高、维护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最后,本文就进一步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要完善配套经济改革、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房贷要涨了,这是最近让按揭贷款买房的人感到最郁闷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严厉的调控政策下.2011年房地产市场“拐点论”喧嚣尘上.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否会影响房贷业务的安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和原因.对比我国房贷业务的现状.探讨保持房贷业务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虚拟资产和有限理性预期理论分析了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机制,得出财政货币政策和房贷政策从需求侧影响房价;非理性预期因素,诸如人们对通货膨胀、政府维稳房价、人口增加等的预期间接促使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央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结构化".在房地产信贷领域则集中表现为"差别化房贷".前三个月,中国银监会并没有明确提出差别化房贷.1月的房贷监管重点是着眼于窗口指导,2月是坚守既有政策,不下限贷令,3月是整肃房地产信贷.  相似文献   

17.
六月十三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通知》,该通知对房地产信贷包括开发贷款、住房按揭、土地储备、施工企业等多方面均作出了较严格的规定和指导意见,社会各方面反响极大,有支持,有质疑,也有反对的。那么,作为商业银行的农行如何理解把握央行房贷新政策,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巩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呢?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央行房贷新政的出台背景及目的从1996年起,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将房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大力扶持,央行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信贷也得到迅猛发展。据央行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金融贷款余额仅190亿元,而到2002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金融贷款达8253亿元,增幅达336%,房地产开发贷款则从98年的2680亿增加至6612亿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然而仍无法改变“新政不断出,房价不断涨”的现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房地产新政的实施效果?在审视中,我们发现了“腐败乘数”效应,是它将一拨又一拨的新政成果化为了“灰烬”。  相似文献   

19.
一、衡阳市房地产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特点 据调查,衡阳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07家,除30家企业属外地资本投资开发外,80%以上企业(168家)与当地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主要是由5家银行提供贷款,截止2007年6月末,该5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余额达19亿多元,比同期增长10%以上,随着贷款投入增加,房贷风险日趋积累,不良房贷率达到28.7%,如果加上被剥离的不良房贷,实际房贷不良率高达40%以上.从房贷风险总量与结构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木祥 《中国金融》2003,(20):18-19
鉴于200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投资增长过快、房价上涨过猛、银行信贷增量过大等问题,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重申了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操作规则的某些规定,并针对新形势、新问题作了一些补充。该项新房贷政策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