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君平 《经贸实践》2006,(11):55-56
历经三年构建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终于破茧而出。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新跨越和突破。和过去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做了较大的改动,亮点颇多。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即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等比较,对资产减值准备差异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探询相关规律,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提高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向国际惯例靠拢。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除了资产减值和关联方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外,其余绝大部分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总体上保持了两者之间较高的协调和趋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发布的背景,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指出了建立新准则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梁晓聪 《时代经贸》2007,5(1X):150-15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本文结合案例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伯凡 《经济论坛》2006,(18):134-135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毫无疑问,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种趋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新会计准则重建了我国会计帝国地位。新会计准则规定各企业透明披露财务信息,这是建立投资者信息的基石,同时将会吸引越来越广泛的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8.
李锦文 《时代经贸》2007,5(9Z):139-14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基本准则为指导,以一般业务准则为主体,以生物资产等特殊行业中的特殊业务为补充,囊括了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形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和旧的会计准则体系有许多不同,但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新的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本文将对公允价值本身以及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财政部又发布了22项新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了现行的17项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打架”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其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规范经济事项确认和计量、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会计准则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表现为四项金融准则的颁布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遏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会计准则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浅议会计准则国际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并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界定、会计准则的改革、新准则体系基本架构及结合本国国情和稳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准则中最有代表性的存货准则出发,首先将旧存货准则与旧IAS2作比较分析,再者将新存货准则与新IAS2作比较分析最后对这两个结果的差异再次进行比较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和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以期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会计是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中,某会计事项是否应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要依据会计准则来规范。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然后在更多的非上市公司也将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起点高、范围大、创新多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必然对税收带来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等核算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固定资产管理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也很复杂。本文将通过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的基本准则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增加了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合理内容,发挥了西方国家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作为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第一层级,有利于保持会计准则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重要变化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领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新会计准则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提高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会计准则更具趋同性,减少了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消除了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必将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具体反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黄培 《经济师》2007,(10):158-159
历经三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终于破茧而出。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新跨越和突破。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教学衔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