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汇市场汇率制度改革前夜,外汇交易已渐八人心,成为众多投资者分流多余资金的渠道。汇市资讯成为人们喜司乐见的“快餐”,随之杂志社的《外汇市场周刊》应运而生,我作为此刊物的创始人之一,与汇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钟声敲响,市场信息繁杂迷人眼时,简单的资讯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诡异的市场引发人们更多的质疑,众多疑惑等待求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与汇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1.外汇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外汇市场实际上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和非人民币外汇市场。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汇率差别相对较大,实际上存在多重汇率。在零售市场上,进出口企业的外汇供求在单个交易日内惟有一个银行挂牌价格可选择,没有议价能力,单个交易日内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基本不浮动。相反,在银行间的批发市场上,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反而可以小幅波动。这样使得银行为了规避单个交易日内的市场风险,必然将零售市场上的买卖价差定得过高。这就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汇市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市场》2014,(10):29-31
2014年以来,国际汇市风云突变,美元指数在沉寂中迎来爆发,而人民币即期汇率在中间价波幅进一步放宽的基础上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态势。如何理解各个货币涨跌背后的逻辑?展望4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包括政策面、外汇市场业务、宏观经济走势等在内的多重因素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汇市格局将如何演变?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从第10期开始将陆续刊发一组稿件,邀请市场知名机构的资深人士发表对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汇市走势以及外汇市场业务相关问题的预测和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蓬艳  刘昕 《金卡工程》2009,13(8):215-216
为了考察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利用"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上证综指的日数据建立了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GARCH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不明显,汇率波动率的ARCH效应不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冲击,外汇市场波动的持久性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股票收益率的ARCH效应不会对外汇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但股票收益率波动的持久性会显著影响汇率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稳步调整促进汇市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浙江金融》2006,(6):17-18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篇子汇率进行调节;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在银行间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2006年1月4日起,正式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美元做市商制度出台。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相继推出的多项重大举措,显示汇市改革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外汇市场资金的流动状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新条件下,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有许多的不适应性。为此,外汇市场在体制上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其核心是从现行的银行结售汇利过渡到外汇自由交易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让国内汇市与国际汇市发生联动,使国内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变迁和特征,而且结合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2006年年初,中国在人民币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为了一个混合型市场,做市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中国外汇市场以场内市场为主,交易量相对较小,客户结构单一,限制了基本面信息的传递.文中提出了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扬的单向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利用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理论对这些实证结果作了进一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汇市场干预是大多数国家央行管理汇率的主要手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其后的欧美债务危机,使得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汇市场因避险资金的流动也日益不平静,央行的汇市干预在目标、方式、效果、影响等方面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从将外汇干预作为宏观调控的组成部分、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干预以及扩展干预模式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央行汇市干预方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这也使作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之一的外汇市场未来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及汇市日益发展成熟,内地与港台三地汇市间融合度与联动性不断提升。基于两岸三地汇市信息溢出与协调联动的证据表明:境内汇市信息主导力逐步增强;即期与远期汇市的信息导向日趋一致;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汇市越能成为信息源,在价格引导和信息溢出方面亦越有主导强势;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市场化相辅相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助于三地汇市及区域经济融合,也能促进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  相似文献   

13.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汇率制度的选择左右外汇市场的发展,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又影响汇率制度的运行。我国外汇市场目前还很不发达,尤其是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交易量小,市场高度集中,市场流动性差,市场交易品种单一,集中交易集中清算成本高、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BEKK模型和DCC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和动态相关三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存在波动的联动效应,汇率的波动会传导至股票市场,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增加股市的风险;同时股市的大幅波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者,既要重视外汇市场这一风险源头,减缓汇市对股市的波动冲击,也要加强对股市的政策调控,关注股市波动对汇市的影响,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币升值压力下的汇率政策选择比较:中国和马来西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汇率弹性指数对人民币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弹性进行分析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和林吉特的汇率弹性有所增大,但是货币当局也在力图控制本币的升值趋势。采用G-R模型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和马来西亚本币升值压力是国内货币市场失衡的结果。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两国外汇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分析还表明,如果外汇市场升值压力用汇率调整的方式吸收,外汇市场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减小,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增强。  相似文献   

16.
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外汇做市商报价模型,从微观金融角度分析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及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实行做市商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和中国外汇市场发展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及汇市日益发展成熟,内地与港台三地汇市间融合度与联动性不断提升.基于两岸三地汇市信息溢出与协调联动的证据表明:境内汇市信息主导力逐步增强;即期与远期汇市的信息导向日趋一致;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汇市越能成为信息源,在价格引导和信息溢出方面亦越有主导强势;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市场化相辅相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助于三地汇市及区域经济融合,也能促进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外汇市场紧张气氛加重,而日本当选首相安倍晋三最近发表的言论史足向汇市投下重磅炸弹。安倍晋三称,其他国家政府正试图让本国货币贬值,日本政府也应通过确保降低日元汇率来保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9.
外汇市场、货币可兑换和汇率形成机制是开放经济体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外汇市场发展是与货币可兑换进程以及汇率机制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汇率制度安排是关键,外汇市场发展是基础。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灵活性的扩大是一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变量。大量的研究表明,灵活汇率制度的转型需要一个具有足够流动性和效率的外汇市场实现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祺 《海南金融》2007,(9):7-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焦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5年5月推出8种外汇交易品种以及引入外币间交易做市商制度,这一举措成为观察、试验做市商制度的序曲.本文研究认为,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还不完善,引入做市商制度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为了全面推广做市商制度,多方面配套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