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崔岷  谢明 《农村经济》2007,(8):117-119
党中央国务院为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推出新农村建设中一系列政策.本文依据政策分析了失地女性农民生活无保障等方面问题,提出要加快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速现有城镇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将女性农民就业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范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重庆试验区域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模式研究视角,以城乡统筹理论、和谐社会理论等为理论支点,通过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从解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现实障碍角度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中村”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适应城市化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需要.为此,需要对其中所包含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真正实现失地居民“老有所养、失有所保、贫有所济、病有所治、伤有所医”的和谐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构了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 ,同时也为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现实基础 ,农村的土地制度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此 ,笔者提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是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推动农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设 ,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农村传统的土地保障面临严重危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论述了加快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将对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起到关键作用,并对在农村土地实现合理流转前提下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做了初步设想。同时,文中提出在设计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与城市社会保障的一致性,其为日后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构了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同时也为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现实基础,农村的土地制度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此,笔提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设,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在我国进行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失地又失业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 ,农民失地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扩大非农用地 ;各类开发园区过多过滥侵吞土地 ;土地流转行政管理缺位和执法不严流失土地 ;工商企业和专业大户进入农业领域导致农民间接失地 ;征而不用浪费土地。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文章提出了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完善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建议 ,以使失地农民失有所得 ,失而情愿 ,失而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彻底废除二元制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利益的继承制度,使进城农民的土地利益永久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土地督察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维护国有土地收益效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每省每年约能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为1604亿元;土地专项督察效果尚不明显,但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和2009年分别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10.14亿元和2202.8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7%和13%;两年合计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2912.96亿元,约占期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11%。(3)土地例行督察的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要显著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效果,这可能与两项督察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不同有关。研究结论: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今后应继续强化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开展针对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的专项督察,以进一步维护国有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动态变化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耕地代价的计算方法,并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工业产值的增加对耕地损耗具有最大的驱动作用;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土地利用集约度在逐渐增强;耕地代价呈现出以宿迁为原点中心的圈层式递减趋势;在加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同时,更应突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倡导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仍受到政府较强的干预,并由此产生了错配问题,为此本文基于2005-201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的部门和区域错配程度及其带来的效益损失.结果表明,(1)从建设用地在产业间的错配及效益损失来看,广州、深圳和东莞属于第二产业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小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2)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西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资本错配。(3)全国层面上,机制障碍、数量结构均为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区域层面上,土地资源错配的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着力推动财税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调整基于地区、城市双重偏向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从机制障碍、数量结构两个维度化解土地资源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玉树地震灾后自然生态系统损失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评估玉树地震对震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建议。研究方法:卫星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调查。研究结果:灾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价值高、结构封闭和不易恢复3个基本特征;此次地震明显影响了区域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损失最为严重。研究结论:灾后玉树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生态先行",在充分考虑灾区生态承载力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并注意与生态移民、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集成曲线估计模型和灰色数列模型,研究耕地总量在1983-2006年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在2010~2020年间的变化态势,分析政府行为在耕地总量减少中的责任和在保护耕地中的作为.研究结果:2020年耕地总量可能低于新的耕地红线,政府对耕地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耕地流失原因及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福建省近 5 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  据国家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显示 ,福建省耕地面积曾于 1 950年代前期及 1 960年代前期出现过 2次短期的小幅增长 ,其后绝大多数时段呈缩减趋势。全省耕地面积由 1 950年的1 45.0 2 7万公顷 ,减少到 2 0 0 0年的 1 1 8.70 9万公顷 ,50年间共减少耕地 2 6.3 1 8万公顷 ,年均减少 52 64公顷 ,年均损失率达 0 .3 6%。该期间耕地资源大体呈现出如下 5个变化期 (图 1 )   ( 1 ) 1 950— 1 957年缓慢增加期。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运动让广大农民重新获得土地 ,极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种地的热情 ,这期间 ,福建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指出缓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研究方法: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显著存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的损失效应明显大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2)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三个维度的作用机制都显著成立。(3)对于全部城市,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相当,规模效应相对次要;对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结构效应更为重要;对于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技术效应更为重要。研究结论:减缓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程度,并分别针对性地避免制造业低端锁定效应、创新能力削弱效应在中西部、东部城市的负面作用,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过度性损失计量与消减的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计量耕地过度性损失,界定耕地保护理性目标,破解耕地保护指标分配难题.研究方法:函数模拟法,模型计量法,多方案比较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930742.27 hm2.研究结论:其一,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土地管理部门压减耕地过度性损失,2020年的耕地红线1.20×108hm2必将在2009年年底突破;其二,倘若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经济发展即使延续过去占用耕地的态势,2020年以前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处于安全状态;其三,在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的前提下,从土地管理的首要使命判断,2020年全国耕地资源至少保有1.21×108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