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电子邮件营销使用广泛,主要原因是其成本十分低廉。只要有邮件服务器,联系100个用户与联系10000个用户,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与其他网络营销手段比较,电子邮件营销对象准确,并可以长期保持关系。可为什么营销人员每次发出的邮件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效果呢?那就是在邮件营销执行过程中,引起了读者的某些误解,直接导致我们的营销邮件进入了垃圾箱。其中误解最直接且容易发生的就是被误认为成垃圾邮件。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邮件营销的这种普遍问题,一是应该怎样避免成为垃圾邮件,二是如何吸引着让读者打开我们的邮件。  相似文献   

2.
许琼妍  赵楷 《时代经贸》2007,(5Z):162-163
垃圾邮件的泛滥也成为了互联网的一大棘手问题。网络用户于垃圾邮件的发出者并没有过联系,但确几乎所有的网络用户受到过垃圾邮件问题的困扰。这反映了网络个人数据资料隐私侵权的严重。本文将从网络隐私权、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构成要件、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等方面对之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便捷的通信手段之一。然而,随之产生的垃圾邮件象瘟疫一样蔓延,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垃圾邮件不仅仅会吞噬你服务器的带宽、处理器时间和存储空间,由于垃圾邮件数量多,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浪费用户的时间、精力,甚至造成很多额外的经济支出和信息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传统反垃圾邮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规则的客户端邮件过滤系统的设计模型.该系统采用黑白名单技术和基于CCERT规则集相结合的过滤技术,通过引入用户反馈机制,能适应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垃圾邮件过滤,从而降低误报率,提高反垃圾邮件系统的可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了使用最普遍的沟通工具之一。然而,垃圾邮件,却给互联网用户、网络管理员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本文对网络过滤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应该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被授权与授权的关系、以公民意识觉醒为基础的治理与自治的关系及以政民良性沟通为特征的合作性伙伴关系。但在实践中,两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从社会、公民与政府这三个不同层面努力改善政府与公民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晨  傅常红 《经济师》2008,(12):9-10
和谐社会强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民责任意识牵引着个人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情感,维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个性品质,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培育和提高公民的责任意识。造就具有积极行为能力的现代公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公民资格理论等分析了公民承担责任的必然性,并从社会制度、公共生活环境和政府责任等方面论述了培育公民责任意识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中培育提高公民责任意识的基本理念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公民的政治知识如何影响其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一问题已越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公民客观政治知识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而有关主观政治知识影响效应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根据政治社会化理论和“结构—认知”框架,通过对11000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公民主观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政治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市场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主观政治知识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治价值观在公民主观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市场化正向调节着公民主观政治知识与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政治价值观作用机制的检验,文章扩展了关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应用认识,为有效提升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增进公民政治知识作用发挥、强化市场化要素调节效应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领导行为影响团队效能。探讨了谦卑型领导行为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组织公民行为在谦卑型领导行为与团队效能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谦卑型领导行为与团队效能显著正相关,谦卑型领导行为的3个维度都对团队绩效、团队承诺有显著正向影响;开门纳言、欣赏他人对团队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领导开门纳言、欣赏他人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而组织公民行为又显著影响团队绩效、团队满意度与团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在开门纳言与团队绩效、开门纳言与团队承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开门纳言和团队满意度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欣赏他人与团队效能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0)
社交媒体便于网民分享和交流信息,同时也有利于政治参与并且构建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然而性别差异会影响公民参与行为,特别是政治行为,即使是在平等开放的网络媒体中,不同性别用户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也会呈现出明显差异。为了对社交媒体中政治参与的性别差异做深入分析,文章结合当前英国脱欧政治热点,采取案例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在Facebook"投票脱欧"账号中对移民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其行为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公司领导者赛门铁克公司最近发表了一份互联网威胁报告指出,互联网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这份于9月20日发表的报告称,与互联网刚兴起时的黑客不同,现在掌握了先进技术的黑客盗取用户财务信息,把这些信息出售给垃圾邮件制造者或是对相关公司进行勒索,威胁公司给钱,否则他们将发动"拒绝服务"袭击堵塞公司网站.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是为了促进知识的有效共享,尤其对于我国经济转型的社会条件下,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模式及组织支持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关系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表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员工与组织的认同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对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及其组织支持感的心理认知促进员工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道德就是围绕公民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的道德教育离不开法律的支持,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道德教育的必然。从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展开分析,给出了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与特点,最后提出了法律支持道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史天健在他突然意外中断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探讨有关中国公民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公民怎样来看待合理的政治格局以及制度的问题(合法性与政治信任);第二,公民如何看待自己在政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政治参与);第三,公民如何界定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公民之间的权力划分(民主观念).他发现中国和东亚社会的公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与西方的公民是截然不同的.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上,中国(和东亚)公民大体上采纳一种垂直权力关系的政治价值.在个人利益单元的界定上,中国(和东亚)公民比西方公民更接受范围更大的利益单元.史天健反对盲目追捧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而一直致力于从实证上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质,作为建立中国民主政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于慧萍 《生产力研究》2007,(22):117-118
文章分析了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以及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激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组织公民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组织行为学界的研究热点。Podsakoff等学者从组织公民行为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与企业销售人员单位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从该研究的结果出发,探讨了一种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改善销售人员绩效和构建高绩效销售团队的销售人员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组织公平和组织承诺对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某些组织中(如电力系统)临时工较多,甚至超过了正式工的人数.临时工和正式工对于组织公平感的不同感知会影响到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临时工和正式工对组织承诺的不同会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证明了雇用形式对于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以及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企业公民理论人性假说和范围界定,阐明了企业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的三种关系,在利益相关者的框架下对企业公民的战略性与利他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企业家思想、企业文化、媒体报道、国家与社会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税务制度等因素对企业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传统的邮件过滤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加快邮件过滤速度,节省网络带宽资源为目的,针对垃圾邮件发送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垃圾邮件行为检测技术。研究分析表明,此种技术具有较好的识别率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涂红伟 《生产力研究》2011,(4):11-13,16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组织中,不在正式的合约规定之内,也不在奖罚的范围之内,员工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在整体上有利于组织功效发挥的一种行为。当前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借助于以利益交换为动机的社会交换理论,而忽视了该行为产生的非利益动机。文章在回顾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成果和暗示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受暗示性双因素理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借助于暗示理论,构建了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暗示模型。最后,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