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大凌河流域水量分配思路,采用用水定额预测法、分类权重法、模糊决策和层次分析决策法进行水量分配计算,得出了现状年及规划年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量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2.
朱强  曹政 《水利经济》2020,38(2):68-73
国际河流的水权分配问题已成为影响各流域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分配标准拟定不同国际河流水权分配方法,并应用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实例中,分析河流的具体各项数据,计算出各自的分配效果。结果显示,兼顾生态需水、人口水量及产水贡献三方面的流域国贡献比例分配法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易被各流域国接受,能够减少和避免流域国之间的水冲突,稳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1):22-25
流域水权尤其是经济水权的初始分配是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具体步骤依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测算生态水权、进行水资源规划、计算基本用水、分配经济用水。其中经济用水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历史、适当微调,政府主导、统一配置等原则。流域经济水权的分配应逐次进行,首先是省级地方政府代表本区域的用水户的利益以政治民主协商的方式分得水权,然后以相同的方式直至把水权分给县级政府。县级政府负责把水权证颁发给具体的用户和部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面对现实困境探索统筹多方利益、协调冲突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通过“自存—共存”和“优化—平衡”矛盾协调模式,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准则,构建“确定区域、厘清利益—权衡需求、初判博弈—多维评价、协调矛盾”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路径,并以泉港区为例展开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权衡需求、初判博弈”阶段,核心需求有偏差的冲突用地,可直接决策出生态修复方向。(2)核心需求冲突较大的用地需进入“多维评价、协调矛盾”阶段。选取泉港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利益冲突较大的两个地块进行矛盾协调,其中耕地转换草地方案的整体利益比值小于门槛值,转换方案不可行;商业用地转换城市公园绿地方案的整体利益比值大于门槛值,转换方案可行。研究结论:“以人为本”的规划决策方法聚焦于整体利益下的自然资源使用与分配,协调利益冲突矛盾,可为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落地,提供客观、理性、可操作的理论支撑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定义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概念,分析了冲突脆性源及脆性激发过程。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漳河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降低脆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跨界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冲突脆性,不同地区的各子系统的冲突脆性,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子系统的冲突脆性,均表现出异质性。要降低流域和地区的水资源冲突脆性,需要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方面同时入手。流域管理机构应致力于建立流域整体水资源冲突脆性协调与控制机制,区域地方政府则应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共赢合作。  相似文献   

6.
对计划用水内涵,计划用水管理层级和对象,计划用水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取水许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梳理,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基本依据,研究建立了一张纵向按照行政层级,横向从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到水量分配方案、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年度用水计划逐步递进的计划用水管理网络图,旨在为各地计划用水管理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量分配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小清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水足迹理论引入流域上下游间用水和排污冲突评估,通过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表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用水和排污的需求,并进一步得到蓝水和灰水足迹的可持续性,用来代表流域水环境承载状态。最后基于粗糙集理论,量化流域内用水、排污的整体冲突局势和上下游区域间的冲突大小,作为流域未来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的依据。以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为例,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其上下游冲突评估。结果显示,在2011—2015年流域水环境整体冲突局势为中等且趋势较为稳定,水资源在干旱年(2013年)冲突较大。位于下游的西宁市区,与上游和中游各区域冲突均较为显著,是未来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增加。在上下游型的国际河流中,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围绕水资源分配展开动态博弈。占据地理优势的上游国家先行采取的取水、排污策略对下游国家的水量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对下游国家的取水利益构成威胁可能导致冲突发生。在丰水年份,上下游国家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冲突主要集中在上游排污问题上;在缺水年份,冲突则来源于水量分配不均以及上游排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or water across sectors increa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ver basin as the appropriate unit of analysi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fac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at this scale can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policy makers in their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ntegrated economic‐hydrologic modeling framework that accounts fo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 allocation, farmer input choi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non‐agricultural water demand, and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gains from improvement in the allocation and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Maipo river basin in Chile. Economic benefits to water use are evaluated for different demand management instruments, including markets in tradable water rights, based on production and benefit functions with respect to water for the agricultural and urban‐industrial secto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蓝水绿水概念,综述总结国内外绿水资源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绿水模拟和绿水管理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归纳法,阐述了绿水资源在水资源评估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和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了国内外绿水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与局限性因素,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绿水资源的影响,探讨了流域绿水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应用发展。[结果](1)绿水资源表示水循环通过降水渗透入土壤非饱和层并由植物蒸腾或土壤蒸发返回大气层的水汽,是农业作物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是通常被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所忽视。(2)绿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尺度的陆地水资源总量中绿水资源平均占65%,全球尺度农业用地(作物生产期)的绿水资源比例平均占82%,因此绿水的开发利用潜力相对较大,忽视绿水资源量可能会低估水资源可用性。(3)绿水参数率定、遥感ET数据校准、时空尺度转换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关键问题是提升绿水模拟精度的重点研究方向。(4)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稳定性相对减弱的可能趋势,将绿水纳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客观评估水资源量,能够为应对解决水缺乏、水波动与水冲突等水资源问题拓宽思路。(5)绿水管理是合理优化配置流域蓝水绿水资源,协调平衡流域整体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且兼顾上下游公平效率的新型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结论]应对水资源问题的两个基本方向即“开源节流”,绿水资源作为开源的重要方向,绿水管理作为节流的基本措施,理应受到重点关注。绿水概念和绿水管理是在水量平衡基础上,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玒玒  崔尧  赵雪  李鹏 《水利经济》2019,37(6):60-65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②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③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以松花江水系陡嘴子河的仁国点集水小流域为例,根据获得的基础资料,经分析整理验证,给出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为小流域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经济发展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起适用于区域或流域的经济发展预测模型,并运用于黑河流域,对黑河流域未来年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分析评价,为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水权、排污权等稀缺资源分配方法和分配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排水系统进行机理分析,并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影响指标,通过博弈论集合模型将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最终构建了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以苏南运河排水权分配作为分析案例,并将该模型分配结果与序关系分析-TOPSIS模型和熵权-TOPSIS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排水权分配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降雨状况和社会水利建设、历史灾害损失等对排水权分配有较大影响;排水权分配结果按照分配额大小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镇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水权的视角,在国家水权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基层用水3个层面,提出了构建温榆河流域水权管理框架的思路,并从水权分配机制、水权实施机制和水权保障机制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温榆河水权制度建设的具体途径,旨在为中国其他中小流域水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