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作为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之一,将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当前全面激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活力还存在主体功能错位、政策难以落地、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习近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住世界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当前,金华区域发展已进入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该文基于中央、浙江省委和金华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金华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的主要瓶颈难题,以及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构建金华地域特色的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应坚持的思路与原则,提出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培养协同创新团队、实施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打造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加快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优化区域创新资源空间布局,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湖南省在农业科技金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已出台相关政策,并在政府财政支持、金融机构借贷、资本市场融资、涉农保险保障等方面支持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但是,湖南省农业科技金融发展仍存在着农业科技项目整体水平不高、金融供给主体与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不匹配、政策性支持引导深度不够等问题,应采取提高农业科技项目整体水平、完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提高涉农科技主体自身竞争力、完善政府政策引导机制等对策,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秋立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福建以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着力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福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创新主体的内涵,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归纳:创新的内动力缺乏、创新的决策权不够、创新的基础能力薄弱。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要使企业真正承担起创新主体之重任,应采取支持与施压相结合、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发挥综合性研究院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在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都是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职工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注重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创建创新型企业。应注重在职工中普及创造学知识,大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职工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切实增强职工的创造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当前,黑龙江省R&D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R&D投入强度依然偏低,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活动资金渠道较窄,企业创新意识活动不强等。黑龙江省应加强落实现有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多方投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支持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投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R&D投入直接影响着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科技实力的提高,分析R&D投入特点及其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辽宁高校创新能力现实形势,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产出成果和效益成果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高校逐步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阐述了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在区域创新体系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主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作用等,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探讨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必要性,以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安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科技强警战略的实现,整个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主体来承担,公安院校、公安科研院所与公安科技类企业因其各自的属性不同,在公安科技创新活动中承担着不同职责。研究认为,公安科研院所应当转制化为企业,成为公安科技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已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制约。提出了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 “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研究在梳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历程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典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五个维度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并针对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定位,指出未来重点监测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把握市场机遇、深化创新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地,面临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的急切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在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渐摸索出总分馆制、科普联盟、社会共建等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共享与社会协同程度,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运行管理制度欠缺等困境。为了推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馆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应当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科技馆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安科技创新必须有一定的主体作为支撑。结合公安科技创新管理实际,分析了各类主体在公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及限制其能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现阶段提升公安创新主体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强化创新意识,是银行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需要,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植优良客户群体,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的需要。实施金融创新必须解决缺乏创新原动力,资产业务创新少,效益观念淡薄等问题。要以人为本,建立新业务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以加快技术进步,构建金融创新的科技支撑力;以加强内部管理,为金融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蚌埠既面临安徽省内激烈的区域竞争,又担负着建设“两个中心”的重任,必须加快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速构建支撑蚌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因此,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就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