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云一周     
《证券导刊》2011,(24):5-6
FINANCIAL TIMES 海外中国企业债可能出现更多违约过去两年,国际债券投资者前所未有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330亿美元借贷。如今,这些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想到自己最担心的结果:出现违约的前景。与股市投资者一样,随着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被控欺诈,债券投资者也一直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违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居民汽车消费贷款违约分为两类,利用银行消费贷款合约数据,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影响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不同汽车价格区间内影响贷款违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是:对于购买普通汽车的借款人,贷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收入负债比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对于购买豪华汽车的借款人,首付比例和汽车价格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违约率随汽车价格升高呈倒U型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信用风险的评价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2011.1-2011.12房地产业的ST公司和非ST公司共十家组成样本,利用GARCH(1,1)波动率模型估计股权价值波动率,并运用KMV模型计算这十家上市公司2011年违约距离及理论违约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违约距离总体均处较高水平,而ST公司与非ST公司相比,前者具有更大的违约距离,违约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各个信用等级违约概率进行简单历史平均值的统计测度,不足以精确说明中国贷款企业违约的实际状况。论文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违约率测度为基础,针对中国贷款企业的实际特点,提出了能精确刻画企业违约状况的多维度违约率分析体系,即企业的违约率测度要以信用等级违约率为核心,行业违约率、地区违约率、规模违约率、不同所有制违约率以及企业违约频率为补充的多维度体系,同时引入相应的定量指标及测算公式,并利用全国跨银行的贷款企业数据库,实际测算了我国短期贷款企业以上各种维度违约率的表现,结果表明:以上违约率在我国短期贷款企业所在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沈宝慧 《金卡工程》2010,14(4):129-12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为因违约而造成的人格精神利益提供司法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伴随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因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因此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我国银行对公客户的实际违约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与预估违约率的离差也越来越大,内部评级模型估测的准确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公司类客户的实际违约率进行检验发现,实际违约率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实际违约率相对于GDP增长率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建立信用评级的违约概率模型过程中,可以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或采用较短的经济波动期间来估计违约集中趋势,从而改善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敏感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截止2021年底的违约信用债为研究样本,对其后续处置方式及效率展开分析。在各类信用债违约后续处置方式中,应用司法程序的情形居多,债务重组作为自主协商型处置方式的一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我国违约信用债处置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相对于司法程序型处置方式,自主协商型处置方式的回收率较高,回收期较短。为提升信用债违约处置效率,应建立对违约债券责任方的约束机制,健全持有人会议制度,优化诉讼制度,拓展市场化处置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对内部评级法中信用风险核算变量违约率(PD)的核算的研究更为深入,模型发展更为成熟,基于违约模型的内部评级法日趋成熟,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日益凸显。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测算变量违约率(PD)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违约模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联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加以讨论。考虑到一个有两个债务人的投资组合最坏的情况就是两个债务人均违约。如果资产回报是独立的,联合违约概率即为个别违约概率的乘积,或0.0006%。另一方面,如果资产回报完全关联(ρ=1),那么,只要A级债券人违约,BB级债务人也违约。这样,他们两个都违约的概率正好是A级债务人违约的概率或0.06%,比没有关联的情况高出100倍。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2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生命周期在ESG表现影响债务违约风险中具有调节作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有显著缓解作用,而衰退期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缓解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进而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是征信的延伸,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高端组成部分,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商品交易市场上一种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国际上名的评级机构——穆迪及标准普尔对信用评级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违约的可能性多大,即违约率;二是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多大,即违约损失。这两方面内容构成了信用等级的核心含义。信用等级与违约可能性及违约损失逆相关,即信用等级越高,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小,违约的损失就越小,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确立系统的预期违约制度,导致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预期违约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则;直到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这一局面方得以改变。本文从预期违约行为的含义入手,具体分析了我国确立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以及现行合同法上预期违约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澄  张玲 《金融纵横》2013,(10):69-75
应用KMV模型度量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时,需要根据中国特殊情况修正参数。本文综合相关文献,按照KMV模型框架步骤,研究了KMV模型在度量中国公司信用风险时需要修正的所有参数及修正方法,包括违约类似事件的界定、股权价值E和股价波动率δE的计算、违约点的设定、违约距离DD和预期违约概率EDF的函数关系等;分析表明在中国违约点设定应当提高,按理论值计算的预期违约概率通常低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债券市场上频发企业债券违约事件,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已经成为监管者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对企业资产质量影响的视角,以2014—2020年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资产质量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资产质量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提高资产质量是降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违约风险溢酬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违约风险的存在会对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的定价产生影响。在不存在违约风险的情况下,标的资产的价格直接按照无风险利率进行贴现;在存在违约风险时,必须考虑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英美法中,预期违约制度已臻于成熟。但从成法意义上讲,传统大陆法系合同法并没有形成预期违约制度,而被许多学认为与预期违约制度具有近似功能的不安抗辩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期违约救济权。两大法系合同法在预期违约制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两大法系对合同目的、违约行为的性质和首要违约责任形式的不同认识和规定,根植于成法和判例法的传统以及不同的合同法道德理念之中。相比之下,英美法的相关规定和理论更为合理,大陆法系国家应对其合同法的基本理念重新检讨并加以修订,引进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出现了多起债券违约的案例,债券的信用风险被逐步放大,债券市场的“新常态”显现,这对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和整个债券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例,回顾其债券连环违约的过程,分析其出现违约情况的原因,并对如何应对债券违约,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债务违约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防范化解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衡量信息披露质量,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显著负相关,即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越低,且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二是分析师关注和内部控制质量分别作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三是信息披露质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非效率投资两条路径降低债务违约风险。本文基于信息披露视角,为防范化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根源剖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在银行信贷资产中所占份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从银行角度看,导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发生既有经济社会层面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原因。通过探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根源,提出了治理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一个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