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南非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2013年12月南非政府正式发布名为《金融部门监管法案》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启动了公开咨询程序.“准双峰”监管模式将取代既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南非新金融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法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世界上主要几种监管模式的比较,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从监管模式、内容、考评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阐释了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凤雨  翁敏 《西南金融》2014,(11):51-5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反思了三方监管体制(财政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的弊端,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思路是加强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的作用;赋予英格兰银行开展审慎监管的核心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但监管目标却一致。借鉴英国改革思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可以是:明确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的区别;加强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市场公平;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分业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监管重叠和监管缺位同时存在;监管机构膨胀加剧且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较差;金融业务各部门发展失衡;金融风险隐患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尽早建立一种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金融监管体制模式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和金融统一监管体制两种主流模式。我国金融监管与世界金融监管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如何选择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苗文焕  熊飙 《时代金融》2013,(15):171-172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由一系列的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组织机构组成的体系。建国以来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一系列变迁。本文从金融体系构成元素的视角对我国金融体制变迁进行了梳理,认为我国当前应发展功能型监管,在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界定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高风险性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8.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金融监管现实思考,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是当前和加入WTO后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的机构监管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要求,必须有所改善,而功能监管是使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更加完善的关键,本文就中美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功能监管对我国是否适用.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机构监管模式是有效的,能够大体保证金融稳定,但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应向功能监管方向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前理论界对金融监管存在着几个需要澄清的理论误区.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着体制缺陷和信息黑洞,制约着监管效率的提高.因此,中国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改革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在于形成金融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及我国的监管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华 《新金融》2010,(5):56-58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及时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2009年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后陆续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可能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造成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此次改革的整体趋势和国际经济影响,并初步判断了下一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可能出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段益军 《济南金融》2004,(11):27-29,3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与效果,各国采用了各种措施,包括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本文分析了金融监管体制的理论模式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状况,发现金融监管的理论模式和各国监管体制的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认为一国监管体制的设立应考虑到经济、金融、历史、法制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与效果,各国采用了各种措施,包括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本文分析了金融监管体制的理论模式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状况,发现金融监管的理论模式和各国监管体制的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认为一国监管体制的设立应考虑到经济、金融、历史、法制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和监管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近期看,应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伞型监管+分业监管”相结合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监管模式。从远期看,成立中国金融监督服务局,实行综合经营。统一监管模式、适应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需要,重点是建设四项制度,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防火墙制度、资本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法案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林伟 《新金融》2010,(10):22-25
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在现有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金融监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扩大监管范围和内容;利用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机遇,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别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监管,这种监管模式与当前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相适应,有力地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但由于分业监管的局限和金融环境发展变化出现的新问题,给三业分管的监管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协同机制,增强监管效能出发,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设,是金融监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自力 《金融研究》2000,(12):79-85
本文在考察国外金融监管体制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监管模式与体制柜架。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经过改革,增强了其金融监管主体的独立性,使得金融监管重点由事前监管转变为事后监管,金融监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投资者利益得到了充分保护。金融监管改革还提升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增强了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着职能监管的有效性不足、监管协调工作缺乏制度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薄弱、不良债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和借鉴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愈加复杂,金融危机此起彼伏,金融市场风险凸显,严重地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给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多学者将其归咎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为此,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本文拟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效率、监管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防范以及金融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龙芳 《财政监督》2006,(5):47-48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和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核心地位的不断强化,通过有效的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推进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现行“一行三会”的分立金融监管体制。但是,分业监管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如不能覆盖主要风险领域;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调性差,不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因此,加快建设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