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完善的住宅保障体制是房地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住宅保障体制处于起步阶段,既具有建设和完善的必要性,又存在许多困难和认识上的误区。本文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住宅保障体制,首先应重视和完善住宅保障体制的顶层设计,明确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主体,并设定科学的保障房产品体系才能建立合理的保障房体制。  相似文献   

2.
住宅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石,我国城市低收入居民住宅供给的市场失灵,揭示出政府有责任保障低收入人群住宅权利,在介绍了一些国家政府解决低收入者住宅问题的举措后,文章指出了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分享意义,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住房金融市场,是引入民间资金来解决居民住房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摆脱住房保障的重负。通过对美国住宅金融市场改革方案的剖析,文章认为,住宅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面临住房保障滞后与财政风险增加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日渐严峻的住房保障问题要求政府对住宅金融市场提供显性或隐性支持;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又增加了政府的显性或隐性债务负担。对我国而言,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同样要注意政府债务负担问题,使我国政府在未来不致面临住房保障与财政风险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住宅消费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地位,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的必然性,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潘爱民 《生产力研究》2007,(6):90-91,101
文章考证了国外城市住宅消费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着重研究了国外在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住宅消费问题中的政策实践,认为国外住宅消费保障制度在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宅消费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具有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6.
李勇坚  孟静 《经济与管理》2010,24(11):46-50
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税收体制存在着重复征税、重流通轻保有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房地产的深层次的问题,必须重构房地产税收体制。房地产税收体制的重构,要紧扣房产作为生活必需品这一个基本核心,对原有的纷繁复杂的税费进行清理,以建立货币化的多层次住宅保障体系为中心,以开征住宅保障税为核心,通过引入"负住宅保障税制度",建立以保障人民居住为目的的房地产税收体制。在住宅保障税开征后,家庭持有多套房屋的成本极高,这将抑制住宅的投资与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7.
住宅基金作为推进住宅生产和消费的专项基金,对国家住宅业和住宅金融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意大利,巴西和埃及等国建设住宅基金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不少经验,借鉴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应尽快设立政府性住宅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住宅基金制度,并对现行的住房积金制度加以完善,以此来促进我国住宅基金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郑彬睿 《当代经济》2016,(34):110-112
比较福利体制框架改变了以往福利体制研究以发达国家为导向的视角,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针对发展中国家福利体制的类别,即(类)发达国家福利体制、非正式保障体制和不保障体制.比较福利体制框架为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福利体制提供了模板,也为研究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社会福利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模板应用与研究要紧跟全球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并要注重新的参与者的作用以及本国自身社会、政治、金融、经济等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凯涛 《经济师》2004,(6):267-267
建立政策性住宅银行是我国住宅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我国住宅金融体系建设还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型住宅金融体系和住宅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我国的房屋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般百姓需要花费很大一笔钱方可达成买房的愿望。然而,住宅质量与巨额花费并不成为正相关。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住宅的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购房客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维权意识也逐渐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住宅工程的质量,保障住宅的使用功能,进一步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住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组织住宅工程质量的分户验收势在必行。本文剖析住宅工程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能够保证住宅质量的分户验收方法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住宅过滤模型可以对住房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过滤是住宅本身市场价值的变化。在一个完备的住宅市场上,住宅实现商品化且具有异质性和服务的折旧性、存量房市场和房地产中介业成熟,市场的过滤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应用住宅过滤模型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供给方政策在短期内可较好地解决低等质量住房短缺的问题,但政府负担较重,降低了住房市场效率;需求方政策有效提高了住房消费水平,降低了政府支出成本,保证了住房供应链条的连续性。因此,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短期内可实施供给方政策,长期来看都应转向需求方政策。  相似文献   

12.
商品房价的高低影响政府住房保障的成本,但住房商品化不是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前提。劣质土地财政推高的普通住宅价格大幅度下跌,目前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公租房的增量建设才是中国住房保障的最佳选择。中国应该在维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大力完善优质住宅市场体系,实现普通住宅市场价格的平稳回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公司为了保障职工社会福利,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开始投资建设职工住宅.但对于职工个人与企业之间各自的利益问题会产生一些纠纷,这些问题会加剧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因此,企业必须切实找到对企业住宅管理的有方案.本文从分析职工住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全面了解目前职工住宅管理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职工住房房产管理,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目前企业职工住宅管理的基本情况,也为后期更好的管理企业职工住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下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保障是与住宅市场化同轨的配套制度,是住房市场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住宅供给市场化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是完善住房供给体制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从法律、相应的配套金融政策、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等方面入手,借鉴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实践经验,来实现中国政府的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住宅商品化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城镇住宅商品化的本质和内涵入手,阐述了住宅商品化的意义。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程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稳步推进住宅商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普通住宅能够充分弹性供应时,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对象仅仅限于购买力低于普通住宅生产价格的消费者。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普通住宅不可能无限制供应,相应地,住宅商品化使中国普通住宅的价格也像优质住宅一样具有竞购的特征,中国住房保障的成本远远高于均衡水平。限购既是中国住宅市场宏观调控的最佳切入点,也是中国住宅市场宏观调控的阶段性工具,它最终会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宅市场秩序的重建取代。  相似文献   

17.
绿色商品住宅作为实现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新型住宅模式,将形成未来住宅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从绿色商品住宅的市场失灵出发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对绿色商品住宅开发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等激励政策,形成了绿色商品住宅经济激励机制,并提出了该机制运行的组织机构保障、政策法规保障、财政经济保障、知识科技保障、文化意识保障等保障措施,以期为政府大力支持绿色商品住宅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财务保障体制是高校财务保障领域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其财务保障是实行高校合并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高校财务保障对于优化保障结构,合理配置保障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校综合财务保障目标,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强,这些年住宅建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住户们对住宅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在满足国家设计的规范以后,提高结构设计的水平,保障住宅建筑的质量,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上的问题,并对改进的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的新理念与中国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广大的中国农民直接暴露在现代市场经济风险下,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又使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体制无法运转,这样,中国广大农民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没有保障的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重大。中国农民社会保障体制迟迟没有建立的原因有二:其一,传统社会保障理念仅考虑到其工具价值,忽视了其目的价值;其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他们在社会利益分割过程中没有谈判地位。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双重价值出发,建立保障农民生存权和基本发展权的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