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入“过度自信”因素的委托-代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本笑  黄健 《技术经济》2008,27(10):119-122
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大量研究表明,双方参与人并非完全理性,最显著的非理性表现就是过度自信。本文将行为经济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把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因素引入Holmstorm—Milgrom模型中,对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代理人过度自信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和努力成本以及外生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代理人适当过度自信将给委托-代理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沿袭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理性经济人、偏好不变、预期效用等基本假定,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悖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挑战出发,对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中代理人完全理性和风险规避等基本假设所带来的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如何利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替代期望效用函数、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来构建新的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新模型和框架考虑了代理人的心理特征和非理性行为,将增强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对现实制度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经济人理性”假定,设计出了精密、精巧、精致的委托代理制度,有效化解了现代企业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并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然而,现代企业实践已经证明,即使委托代理制度十分精密、精巧、精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问题。因此,必须拓展既有理论视野,从“经济人理性”假定拓展到“经济人+社会人+家庭人复合理性”假定,这样就能够实现委托代理理论视野的拓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双边对称信任数理模型表明:基于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可以进一步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改善企业运营效率。基于这一结论,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的具体路径是优化社会信任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洋  凌健 《时代经贸》2008,6(11):50-51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股东由于目标函数不同而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控制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使这个问题成为现实,委托人无论是了解代理人的信息,还是监督、控制代理人的行为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国内外理论界普遍认为,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  相似文献   

7.
贺琼  王磊 《当代经济》2006,(17):91-92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以,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做出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委托人怎样在缺乏全面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激励报酬机制,使代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同时,能自愿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代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股东保留收益的基础上,扩展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代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中除了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之外,还有作为委托人的董事会的参与约束,这增加了委托-代理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推导出委托-代理模型的最优化一阶条件,得出了与标准委托-代理模型平行而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蒲勇健 《经济学》2007,7(1):297-318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效用函数植入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获得一个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改进和完善了蒲勇健(2007)的结果。与蒲勇健(2007)的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在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情况下,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更加复杂,他会在公平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一般会存在解。  相似文献   

10.
过度自信对投资策略及资产均衡价格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构建过度自信条件下授权投资组合管理模型,分析了过度自信对机构投资者授权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组合均衡主要依赖于过度自信水平,当代理人理性或者适度过度自信时,可观察到投资交易数量是过度自信水平的减函数,若过度自信水平足够强且努力成本很小时最优投资组合交易数量则是过度自信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