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公允价值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广泛应用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22个具体准则中,本文仅就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4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本文将通过图表展现目前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的应用现状,总结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动机和目前应用少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寓奇  魏萍 《时代金融》2011,(27):161-162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使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其中,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以及转换中,都引入了公允价值,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根据公允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对其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进行介绍,由此分析得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中引入公允价值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冯寓奇  魏萍 《云南金融》2011,(9X):161-162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使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其中,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以及转换中,都引入了公允价值,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根据公允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对其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进行介绍,由此分析得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中引入公允价值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我国的会计改革年,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准则体系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  相似文献   

6.
虞维兵 《会计师》2010,(1):28-29
<正>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首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其中优先选择的是成本模式,而公允价值模式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时方可选择。准则施行已有两年多,2008年年报的披露也已尘埃落定,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偏好怎样?由此隐含的问题有哪些?实施中还存在哪些  相似文献   

7.
郑惠霞 《上海会计》2009,(4):38-40,21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必然结果。但新准则颁发后,由于观念转变较难、条件的限制及管理层的谨慎要求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占比很小。当前,投资性房地产已成为多数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是可行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8.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仅少量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与实施前的预测不一致.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分析了我国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能更好的推广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第一年。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股份支付、生物资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换,特别是金融工具的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与旧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坚持成本模式.本文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据此提出了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与2006年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运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房地产类、银行类整体公允价值变化额有积极的市场反应,与股票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所提高。其他类投资性房地产整体公允价值变化额未出现积极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3.
秦玉 《时代金融》2014,(8X):28-28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反应企业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在我国房地产价值攀高的时候,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当期净资产,然而这样一个对企业有利的政策实施以后,有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反应企业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在我国房地产价值攀高的时候,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当期净资产,然而这样一个对企业有利的政策实施以后,有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李霁友  周颖 《会计师》2012,(19):6-7
<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定,企业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空间。本文拟分析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
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新准则规定在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有确凿证据表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也没有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选择或者不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自由,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广大空间。究竟哪些企业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哪些企业会依旧选择成本模式?为什么大部分上市公司依旧采用成本模式,是因为公允价值技术上难以取得,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2008至201O年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国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明显。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利润操纵效应,同时也是可靠的。这为公允价值会计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实施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模式应用的种种限制,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对运用公允价值持保守观望态度,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沪深两市1303家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仅有少数几家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旗下的投资性物业进行后续计量,且大部分的企业总资产变动率在1%以下,净利润变动率在4%以下,对先前公司财务状况并没有大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采用公允模式计价的企业大多不是房地产投资企业、投资性物业所占比例不大所至。但是其中一家深圳方大集团(方大A、方大B)的年报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因此,本文以该公司为分析对象,剖析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价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姚文英 《财会学习》2008,(10):36-37
2007年度上市公司首先执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其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新疆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多家,逐一考察其计量模式,均采用成本模式。本文就此剖析新疆上市公司选择成本模式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娜娜 《会计师》2012,(10):6-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定,企业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空间。本文拟分析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