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亚洲各国造船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欧洲及日本船舶工业急速膨胀.欧洲造船业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领跑国际造船市场,实力雄厚.1956年,日本造船能力和造船(商船)产量首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头羊.20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造船业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在普通货船的建造上已开始与日本平分秋色.在手持订单、年度新订单和完工量等一些指标中,数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短短50年间,世界造船业的头把交椅三次易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世界造船业竞争之激烈.  相似文献   

2.
德国造船业从近代开始就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造船技术水平和造船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之后,随着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亚国家在造船市场上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困境中的德国造船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重组背景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雄居世界造船业的霸主地位,其造船总吨位曾居世界的一半以上,但自80年代后期,韩国造船业迅速崛起,与日本造船业的差距逐渐缩小,大有超过日本之势,致使日本在国际造船市场的份额一点点地被韩国瓜分,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韩国造船业咄咄逼人的功势以及近年来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威胁着日本各大造船公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船舶工业竞争格局 上世纪,世界造船市场存在着四极格局,即日本、韩国、欧洲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世界造船业的两大霸主.进入新世纪,韩国造船业全面超出了日本,成为世界造船业的新霸主.近年来,中国造船业成长迅速,国际竞争地位显著提升.由于成本竞争力差,欧洲造船业如今趋于萎缩,其产品范围已缩小至豪华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品种,但是在技术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当北半球国家基本已经步入夏季之时,世界航运和造船业却好像还在经受上一个冬天的严寒.作为传统造船强国的韩国也在这轮风暴中摇摇欲坠,2015年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现代重工亏损合计接近50亿美元.三大船厂首次同时亏损超10亿美元,大宇造船海洋更是史无前例地亏损超过28亿美元.2016年的新接订单更是雪上加霜,第一季度韩国三大船厂除现代重工接到2艘苏伊士型油船外,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接单量均为零.考虑到海工市场异常惨淡、新造船需求疲软,今年韩国造船业仍将面临困境,盈利能力也将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LNG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主导市场。韩国造船业再次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国造船业多年来形成的产能过剩和粗放型增长的“顽症”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一系列海事新规的陆续生效将持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格局。本文试对船舶...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韩国造船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宁造船海洋、STX造船海洋、韩进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因为他们是韩国造船业乃至世界造船业中的顶级“选手”。而在这个世界造船大国、强国中.我们对那些中小型造船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韩国中小型造船企业的情况陆续浮出水面.正逐渐被业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9.
韩国的经济成就带动了该国造船业的发展,造就了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本文主要分析韩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对韩国造船业的影响,并探讨韩国造船业如何从一些设计软件和FORAN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韩国的造船行业仍继续支配着世界造船业,而且不顾其它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其造船霸主地位挑战的征兆,对继续保持下一个20年造船霸主地位充满了信心.为达此目的,韩国将进一步为开发造船业的生产率、自动化和高科技等诸方面投入了更大的资金.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球新造船市场重磅消息不断,先是中国船厂突破韩国包围圈承接VLGC(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接着韩国船厂杀回VLCC(超大型油轮)建造领域大量接单,然后中韩两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接单方面你来我往,新船市场终于出现久违的“热闹”景象.船市低谷期使两国造船业“争单”竞争已不分界限,进入全方位的“火拼”阶段.在今年船市有所回暖的背景下,韩国造船业回升势头明显,以韩国船厂为视角看此轮春风能否解冻造船业的“寒冬”.  相似文献   

12.
据克拉克松统计,韩国接获新船订单的数量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年底,韩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首次突破3000万修正总吨,达3540万修正总吨,比2003年年底的2630万修正总吨增加了910万修正总吨.现在韩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相当于今后4年的作业量,2004年韩国造船企业新船完工量为830万修正总吨.虽然多年以来,韩国造船业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各种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然而,韩国国内造船业在发展中也在不断地遇到困难,韩国造船业是如何不断的在逆境中开拓创新求得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世界造船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在世界造船竞争格局中,日本、韩国、西欧和中国这四大主要竞争者的力量对比在进一步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竞争格局初现端倪.面对新形势,各主要造船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关于未来造船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进行新的产业定位,制定新的竞争策略.这预示着新世纪头一二十年新一轮激烈竞争正在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4.
造船业跨入“九五”以来,尽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船舶市场的需求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造船能力也急剧膨胀,特别是世界发达的造船国家如日本、韩国,由于大力推广应用世界先进造船技术,促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初以来.我国个别船厂订单颇丰.但多数造船企业仍“一单难求”.即便是接到订单的船厂.此订单也非彼订单.如此低的价格水平.利润空间也十分有限:同时.在造船市场调整时期.我国造船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显露无遗.今年年初以来韩国造船企业强劲的抢单态势给我国造船业增添了巨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产品结构、成本上升、新规则生效以及汇率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本轮造船业结构调整中,韩国造船企业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大型企业积极拓展高技术船舶及海工市场,“升级”特征明显;中小企业则通过实践,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近两年现代尾浦造船、成东造船海洋、  相似文献   

17.
毋庸置疑.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第一造船强国——韩国造成了可谓是“终身难忘”的影响。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韩国造船业显露出些许回暖的迹象,主要表现在新船订单略有增加.经营业绩出现环比增长,撤单、改单程度有所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造船业已经开始复苏。笔者认为,这仅是在底部进行的阶段性反弹,真正的考验将在2011年。  相似文献   

18.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书面。而从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承接新般接单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新船接单量超过日本.2000年.新船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而在2009年6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0.
全球造船市场全面遇冷,尤其是散货船市场陷入低谷,使日本造船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等各方面压力使得日本造船集团面临着困境.本文对日本以及日本主要造船集团手持订单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造船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