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昕 《金卡工程》2010,14(2):242-243
商品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在商品交易中,经营者的利益可以得到即时满足,而消费者的需求只能在交易完成,获得并使用消费品以后才能得到满足,这决定了消费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国家在法律上对消费者权利给予倾斜保护。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经营者的合法权利也不能忽视。随着经济发展,经营者与消费者固有的矛盾日益表面化,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及解决方法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来说,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但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股东的利益,由此在企业内部产生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联系在一起。伴随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二十年来“放权让利”、“政企分开”等的…  相似文献   

4.
韩缨 《重庆金融》2001,(5):41-4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企改革,而国企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在目前阶段,优秀经营者还是一种稀缺资源,要使这一队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壮大,必须进一步尊重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按市场化原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激励机制,这是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耀华 《理财》2001,(11):23-2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国有企业经营者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通过向经营者按比例转让或奖励企业产权,实施股份期权激励,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自身才智与价值实现认定的体现,是促进经营者与国有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确保经营者行为延续和不断进取的一种探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一、对经营者实施股份期权激励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经营者,经营者的素质和才能往往决定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等,其中股东和经营者是主要的参与者。由于二者在动机上的差异,使其在具体的治理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为此应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推进期权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为了使经营者充分维护股东的利益,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产生了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经理人股票期权,即ESO(EXECUTIVE STOCK OPTIONS),是指公司授予经营者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持有这种权利的经营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或弃权。  相似文献   

8.
李惠 《财政监督》2005,(10):44-45
在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究其缘由,主要是利益各方博弈的结果,本文试对此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耀  于喆 《会计师》2011,(5):7-8
<正>一、引言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而经营者拥有经营权。所有者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需要经营者提交财务报表,但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很有可能出现经营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需要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的概念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其他集团)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内部与外部的制度和机制来协调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狭义的“公司治理”,仅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人控制”,而“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家所有者身份的缺位、国有企业代表身份模糊不清。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形成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由于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二者利益取向的不同导致目标的不一致。加之对经营者的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国有企业变成了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其直接后果就是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国家)的利益来换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内部人控制”而导致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委派制的倡导者们试图以委派制这种形式赋予会计人员一个超然的独立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但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仍然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限制着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一、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决定了其仍然难以保持相对超然的独立地位。会计人员以什么样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是委派会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赋予国家公务员身份,则派出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但是,即使派出的会计人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依旧不能排除其与企...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制,英文为“Stock Option”,其含义为公司以书面形式给予本公司人员购进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目前比较多的是经营者股票期权,它是企业给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经营者可以凭借这种权利按约定价格购买未来一定期限内公司股份的权利。实行股票期权制的目的,是要在公司人员与企业长期利益之间建立一种资本纽带,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牢牢地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公司治理概述(一)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  相似文献   

14.
健全货币政策微观机制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不仅在于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在于健全货币政策的微观机制。我国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背离,决定了企业运行往往背离它的均衡位置,这就制约了货币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健全货币政策的微观机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缩小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背离,鉴于我国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健全三项必要的社会机制,所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只能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对于平衡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经营者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16.
EVA不是一项简单的财务指标,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注重资本成本、注重价值创造、突出主业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兼顾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企业会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控制弱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的背离、所有者虚位、会计行为失当等原因所致,要保证经营者有效履行受托经营责任,维护所有者利益,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控制,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系统,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等会计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会计诚信作为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来反映。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国伟  石军 《新疆金融》2005,(11):20-2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里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关键性安排:一个是公司控制架构,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利益的平衡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另一个就是激励制度,通过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薪酬与激励体系,协调所有者与员工的利益,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员工持股计划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组成部分,在公司控制架构方面通过员工购买企业股票的方法,使得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弱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张纪元 《理财》2001,(9):28-28
针对近年来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本文仅就会计委派制的利弊问题加以分析。一、会计委派制可消除“内部人控制”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消除会计人员造假的动机。我国传统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权力相对集中,会计部门同生产管理部门一样,同属于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无论在人事关系方面还是在经济利益方面,都受到经营者的制约,在迫于领导的压力,或是受单位利益驱使时,都可能出现造假行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促使企业整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