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楠男  王磊 《经济师》2008,(1):25-25,76
文章在简单介绍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在理论渊源、制度分析方法、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流派的差异进行比较论述,并对两个流派的理论进行简单的评述,从而对这两个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制度经济学的理解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方法论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反对实证主义,主张回归现实的分析方法;降低对人的行为分析的抽象度,提出了“交易费用”分析工具;运用“契约”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企业内部关系的基本框架。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本质上仍然是个人主义方法;新制度学派无法超越“经济人”假设带来的理论困境;个人主义方法使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在一些具体方法运用上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郑锐洪 《经济论坛》2010,(1):221-224
本文依据西方营销学“结构层面和知识层面”的划分维度,以1994~2008年期间我国两大基金资助的营销项目主题为依据,将我国营销理论发展划分为七个主要思想学派(理论创新学派、品牌管理学派、服务营销学派、关系营销学派、消费者行为学派、营销渠道学派、伦理营销学派),并且确立了各个学派的领军人物、代表人物及其学科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供应学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能斗 《经济纵横》1998,(12):66-66
供应学派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与供应学派直接对立的需求学派产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时期。从比较供应学派和需求学派中,我们能较全面地了解供应学派的理论。二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别和对立。第一、理论基点不同。需求学派的理论基点在于需求,需求...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战略变化就是组织通过变化以实现其基本目标的最基本资源配置及其环境交互协同地随着时间在形式、特性或状态上的变化。本文对战略变化研究的内容学派和过程学派的主要观点、理论模型及研究不足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保持和提高在越来越动态化和复杂化的国际一体化经济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比较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学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全面总结了新制度主义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应用,即历史制度学派。文章首先讨论了历史制度学派是如何定义制度以及如何用它进行分析的,接着梳理了历史制度学派的基本特征和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最后讨论了历史制度学派研究的前沿问题,集中分析了制度的动力以及在政策形成与变化过程中制度变量与观念变量的互动两个问题。文章认为,历史制度学派的理论地位在于对中现层次的分析,其使用的中现变量把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一般解释模型与随机因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弥补了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资源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可概括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心应放在对稀缺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和控制上;战略联盟是整合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形成战略优势的有效途径;确认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当去寻找企业内部积累形成的特殊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护要靠持续的创新能力;归核化是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根据资源学派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本文提出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的理念应从“伺机而动”转向“量力而行”,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的战略互动机制构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把企业整合资源与能力的重点从战略并购转向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归核化的战略并购。  相似文献   

9.
当前 ,我国反垄断无论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 ,还是从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出发 ,都有着非常现实、深远的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反垄断法规、也是执行最严格的国家 ,在其 10 0多年的反垄断历史中 ,曾经出现过两大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分别在不同时代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大学派竞争理论的比较 ,探求我国学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毕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重教条与经验,轻理论探索,理论思维的欠缺与失误使中国现代化一波三折。在不清除意识形态障碍,现代化大业就无法前进,民营经济就无法发展的历史关头,江南学派应运而生,并顽强地推动民营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今天,民营经济要取得突破性发展,深切呼唤健全、完善“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思维”(顾准,1972),深切呼唤江南学派重现青春活力,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和经验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危机理论的一个详细介绍,并说明其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追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渊源,其次对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即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以及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即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各学派理论的区别及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法国调节学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介绍法国调节学派的产生原因及其代表人物,并对其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了梳理和评析,综述性地评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各种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山西〕解   《经济师》2014,(4):248-249
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思想流派,他们在19世纪中后期展开的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大论战名留青史。文章先对此次的论战经过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该论战是一场关于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的争论:历史学派主张运用历史归纳法分析经济现象,角度系统化;奥地利学派则强调运用抽象演绎法研究经济问题,从个体效用视角出发。然后分析了这场论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方法论的演进特征。最后探究了这两大经济思想的碰撞与演进对现代经济学持续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税收的组织替代效应——兼评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松 《财经研究》2000,26(9):27-32
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学派减税主张的逻辑,指出其分析方法和其所依据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古典本质;然后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税收对社会分工水平和模式的影响,提出了税收的“组织替代效应”这一新概念,最后将古典的经济增长观纳入供给学派的逻辑框架,重新审视和评价了供给学派的减税建议,并对供给学派的方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作了一个粗略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6.
联盟战略已成为企业在新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道,由于对战略联盟认识的不同视角以及对战略联盟概念的不同界定,形成了泉多不同的战略联盟理论。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合作竞争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在几种主要战略联盟理论中,资源学派的战略联盟观有其特殊价值。对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和经验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危机理论的一个详细介绍,并说明其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始终以自己的规范和视角明确表达其在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思想地位,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超越和重构.奥地利学派的一些基本思想,如主观主义、无知、时间和创造性选择等概念有可能对未来经济理论的发展打上深刻的烙印.在与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中,找到它们共同的思想渊源,这两个经济学派的不断融合、补充和超越,预示着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边际效用学派建立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流范式以来,总要遇到在这个主流范式限定的经济学范围内无法解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目前,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仍然只用市场交易定义资本主义经济,用主观价值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说回避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对流通过程和交换关系的决定作用,这也就阻碍了它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凯恩斯学派在宏观经济层面打破了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些假设,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在短期内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对策。但当它提出的对策遭遇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等问题的长期困扰以后,它的理论像反凯恩斯学派或称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各种理论一样走进了死胡同,因为它也像它的那些论辩对手一样,回避了对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爱民 《新经济》2008,(5):91-95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始终以自己的规范和视角明确表达其在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思想地位,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超越和重构。奥地利学派的一些基本思想,如主观主义、无知、时间和创造性选择等概念有可能对未来经济理论的发展打上深刻的烙印。在与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中,找到它们共同的思想渊源,这两个经济学派的不断融合、补充和超越,预示着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