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石油企业以往发生的事故资料的认真分析总结,不难看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等财产损失。在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可靠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机械设备、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要防止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就要不断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要解决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必须保证机械设备、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中的各类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动失败而造成的。事故前的错误行动则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据统计,有70%~8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本文试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或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一年一度的春检已经开始,这是事故易发季节。安全生产一靠人,二靠设备。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都会导致事故发生。   一、什么是人为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故意不安全行为,即明知其行为不安全,且期望引发事故者,通常叫破坏行为;有意不安全行为,即明知其行为不安全,不符合规范,但认为不会导致事故,通常叫作冒险行为;无意不安全行为,也叫被动不安全行为,一般由于管理失误所致。由上述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统称人为事故。   二、人为事故的若干规律   (一 )连锁反应。一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刘震  陈洁  周延 《现代班组》2009,(8):43-44
大型制药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覆盖面广,工艺复杂。影响重大。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加之管理存在缺陷引起的。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对此,东北制药总厂推出了网格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很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要有效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应从隐患排查、防范措施制定、隐患治理项目监管和事后评估4方面入手,实现对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超前控制.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伤害和将会引发哪类事故.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控制或避免事故的发生。煤炭企业要通过宣传发动,使每个职工都找出本岗位的安全隐患.并总结本岗位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危害如何.怎样才能控制或避免事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7.
习惯性遵章:安全生产文化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习惯性遵章为导向的安全生产文化的提出事故致因理论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证明,每3万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每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孕育着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每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孕育着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每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行为孕育着一起安全事故。杜邦公司认为,事故的发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国内电力系统人身死亡事故统计也表明,70%以上的人身死亡事故都与违章操作、违章管理和不遵守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有直…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据统计,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约占70%-75%。规范现场作业人员行为和管理人员行为,是所有人身安全管控中内容最丰富、难度最大的工作。从抽样分析公司通报的现场违章问题看,习惯性违章仍然是违章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300∶29∶1事故法则",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从55万件事故中提炼出的著名法则.说的是,当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案例,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事故中,必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若发生事故,可反推窥探企业隐患的数量和程度.海因里希认为,事故原因无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两种归根到底又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而诱发人的缺点又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事故屡禁不止,许多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均属习惯性违章所致。习惯性违章,即人员重复违背规则,是长期养成难以改变的不良心理因素支配的作业行为。据统计资料显示,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习惯性违章占事故总数的70%至80%。因此,分析研究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控措施,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亚雄 《化工管理》2022,(35):73-76
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指将煤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石脑油、柴油、润滑油、蜡以及煤制化学品,包括甲醇、乙烯、乙醇、乙二醇、乙酸、丙烯、低碳醇和高碳醇等,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但煤化工项目普遍存在工艺技术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反应物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性等特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造成经济损失。从生产安全角度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隐患。因此,如何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及怎么落地运行就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无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人因失误普遍存在,但未必所有人因失误都必然诱发系统的失效,因系统所处的时刻而异,有相当数量的人因失误仅造成未遂事故或构成潜在失效,而常常未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然而这些  相似文献   

13.
一、安全生产意识概述 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又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生产行为又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因此对人的安全生产意识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矿井下工作,由于特殊的生产环境,特殊的管理时段(管理人员不可能全天候、全方位地“盯”在现场)和特殊的工人心理状态,致使违章作业,特别是多人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违章对安全生产危害性极大。笔者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发现,在以下4个时候容易发生多人违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安全文化与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 1.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欠缺. 众多事故凋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的事故直接原因是班组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消除.制度执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导致制度效力层层衰减,造成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众多"三违"行为的出现,以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虚设,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安全作用.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欠缺或薄弱是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煤矿“三违”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企业各类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井喷等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方面的缺陷。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工业企业中的各类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动失败而造成的。事故前的错误行动则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据统计,有70%~8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本文试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或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操  相似文献   

19.
<正>抓好安全防范,关键在班组。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据统计,化工行业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80%以上都是由于安全措施不落实、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  相似文献   

20.
关注安全心理培训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清 《化工管理》2011,(8):74-75
<正>近年来,企业安全管理关注的重点是通过提高安全技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监督等措施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忽视了由于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明知故犯、自我表现、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紧张心理等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产生的影响。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都可归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