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电信"双寡头垄断"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以后,将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两个业务领域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英国是率先实行"双寡头垄断"作为过度,最终走向电信全面开放竞争的典范.中国电信业在1994~1999年第一阶段改革中,曾试图仿效"英国模式",构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即将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之时,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英国电信改革的理论背景、具体实施过程、取得的成就的回顾,探求英国"双寡头垄断"成功的奥秘,并为中国新一轮电信重组所借鉴,提升中国的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独家垄断”的好日子里.谁拥有“地盘”,谁拥有客户网络,谁就是“大爷”,谁就有说话的权利,竞争对手忍辱负重,通讯客户忍气吞声。而随着竞争新格局的形成,中国电信老大的霸主地位日益受到威胁。如今,电信有了同一“级别”的对手——网通和铁通,固话这块“唐僧肉”正被三家周话营运商分而食之。随着中国网通广东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2日挂牌成立,固定电话南北之战拉开帷幕。消费者在安装固定电话时,可以做到货比三家。而早在2001年9月8日,广东铁通就在广州正式放号.各项资费均比中国电信便宜10%-20%  相似文献   

3.
1、电信市场“分蛋糕” 1999年中国的电信业务将细分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卫星传输和公众寻呼四大块,在固定电话业务中,有引入大公司和中国电信竞争长话的可能性,固定电话公司将电话的线路按信息产  相似文献   

4.
"电信垄断"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闻,近日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垄断问题进行调查,又一次将中国电信垄断这个话题推上风口浪尖。本文对我国电信垄断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1980年以前,我国电信业由政府部门直接垄断经营,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这些政策促进了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电信业的真正改革是在1994年成立中国联通公司,打破了原中国电信长期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电信市场的发展、开放和变革大致经历了以…  相似文献   

6.
1993年以前,我国电信业处于完全垄断的状态,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为了促进发展和打破垄断,1994年通过引入新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1999年开始对原邮电部所属电信运营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拆和重组,逐步形成了竞争格局。特别是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国发36号文件),2002年再次对中国电信进行南北分拆,对固定电信企业重组整合,5月16日挂牌成立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两大固网运营商。  相似文献   

7.
李莉 《经济师》2003,(3):43-44
电信业行业特点决定了电信业自然垄断的必然性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完全依赖行政手段形成 ,而非在竞争中建立起市场垄断地位。由于行政垄断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 ,中国电信业进行了分拆重组 ,保留的以经营固话和数据业务为主的“中国电信”面临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面对国内新兴运营商的迅速崛起和国外基础建设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增值服务商的介入 ,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在竞争中构建市场垄断地位以满足电信自然垄断的要求 ,并担负民族重任与外来资本抗争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美达成的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外国投资者可进入中国的电信服务业,我国的电信市场从此将出现真正“群雄逐鹿”的局面,过去长期形成的垄断被打破。专家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今后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这个市场,为中国电信事业提供庞大的资金支持;会有更多的国外和国内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需求收入结构分析,得出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状况,然后根据古诺模型对我国电信业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我国电信行业中企业应该采取的什么样策略来提高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1999开岁之际,从中国电信产业最高当局传出邮政与电信分家营运、政企分家的消息。新分家的中国邮政与中国电信,依然经营和管理着原来的邮电业,依然是市场经济主体的“运动员”和“裁判员”。有人认为,中国邮电的垄断,使整个社会因此而付出沉重代价,使参与国际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