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是指国家基于劳动争议多发化、群体化的维稳压力,运用政策手段,对多元化、社会化的调解机制实施国家统合的结果.该机制整合不同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劳动争议的控制.但是由于过度追求维稳功能、以国家代社会,损害了调解的本质属性,模糊了不同调解机制的界限,阻滞了国家与社会并治的多元劳动解纷模式的建构.矫正该机制的不足,应坚守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的基准思路,坚持国家与社会二分的解纷思维,着重加强调解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着力培育民间调解机制的权威基础.在此基础上,秉持"多元、效能、竞争、开放"的原则,针对不同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不足,采取具体化对策,做强做大劳动调解体系.  相似文献   

2.
乐陵公司通过高度重视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有组织、有预防、有调解、有保障"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持续强化人力资源、工会、信访、法律等部门之间的协同协调,不断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形成了以发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为妥善解决日益增长的消费争议,各地消费者保护组织着力发挥调解机制的作用,不断探索新型解决方式,以增强调解机制的功效。然而,我国现有调解机制已遭遇发展瓶颈,必须破除协商式调解和免费调解的局限性,在总结传统调解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新型的调处机制,形成调解机制和调处机制并存的新型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但怎样发挥各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是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淄博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调解全方位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不可避免,而及时做好争议发生初期的调解工作极其重要。调解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公正中立的调解员介入,引导双方克服偏见,互相体谅,增进信任,达成共识。而调解与仲裁、诉讼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调解的目的在于重建信任。本文借助对成熟调解制度的研究,结合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增进信任的方式,以期使调解机制发挥更好更多的作用。现实中,一旦劳资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很多是双方对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仲裁院在劳动仲裁工作中坚持调解为先的理念,规范劳动仲裁调解行为,提升劳动仲裁调解能力,扎扎实实地推行劳动争议全程调解机制,积极化解矛盾,有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企业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呈逐年大幅上升态势,给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重大隐患.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宁波市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就,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集体劳动争议采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民间调解、或非官方调解)为调解主体的方式来进行调解,具有成本相对低、因保全双方关系(面子)而减少后续矛盾和问题等好处.然而,当前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对调解工作的要求高,因而造成调解后续问题较多、双方当事人不愿意选择调解等情况的发生.本文以调解目标的回顾和阐述为基础,对调解应具有的基本原则进行逐一分析,来讨论如何构建政策体系来提升调解效率,化解冲突并减少后续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2011,(9):99-99
2011年8月9日,上海市召开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本市企业要全面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企联、市工商联等市劳动关系三方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有设置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着重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27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可见调解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求新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但也有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求新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但也有需完善的地方,笔者仅就此两项内容作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正日益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不断创新劳动人事争议管理调处工作机制,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纳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的大调解格局,全区建立起了自上而下、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劳动人事争议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和工作框架,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处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是现代社会和谐与否的标志。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我国劳动争议协调机制的制度规定有了一定改善。坚持公正合理地解决劳动争议,以多元化调解模式替代调解组织的单一性;实行“一裁终局”;强化工会组织的调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分化,劳资关系紧张,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法院的负担明显加重。由于劳动争议纠纷与传统的民事纠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更加强调调解。但诉讼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重要方式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质量低、上诉和申诉率高。即使是公正的劳动争议判决,也很难恢复原有和谐的劳资关系和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利益。文章从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的内涵、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的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现状、劳动争议诉讼调解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导正确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纠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一调一裁两审"制度,该制度在实践中仍有许多不足,难以有效化解劳资纠纷。本文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劳动仲裁委员会机构的重置、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和协商机制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以调解的方式处理了大批劳动争议,较好地落实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双维护”原则,但在调解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本文对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由此,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主要有以下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人社部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商业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领域。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劳动争议仍易发、多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预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