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为及时快速处理劳动争议,从2000年起,深圳市探索在街道一级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组织,负责对本辖区内各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街道劳动关系协调组织主要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劳动、工会、企协等部门人员组成。截至2005年10N,全市51个街道中已有46个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组织。2005年1至10月,全市46个街道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共调解劳动争议12786宗,涉及员130527人。  相似文献   

2.
集体劳动争议采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民间调解、或非官方调解)为调解主体的方式来进行调解,具有成本相对低、因保全双方关系(面子)而减少后续矛盾和问题等好处.然而,当前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对调解工作的要求高,因而造成调解后续问题较多、双方当事人不愿意选择调解等情况的发生.本文以调解目标的回顾和阐述为基础,对调解应具有的基本原则进行逐一分析,来讨论如何构建政策体系来提升调解效率,化解冲突并减少后续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诉讼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四条强调: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着重调解的原则。第六条规定: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潍坊市从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入手,大力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企业调解、区域性(行业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劳动争议调解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到当前,劳动关系尤其是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完备的劳动关系格局逐渐形成,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强,使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于高发时期。如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快速案结事了成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关口。一般而言,劳动关系都需要在基层处理化解。因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在基层的实体化建设非常重要。但是,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基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需要。于是,很多地方开创性地借助于社会力量。深  相似文献   

6.
各地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2008,(5):49-51
<正>宁夏五项措施保实施为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宁夏劳动保障厅近日印发文件作出专门安排,并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准确把握法律新规定,迎接新法对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和仲裁员队伍素质的考验;三要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确保现行政策、制度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衔接,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四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五要加强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人社部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商业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领域。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劳动争议仍易发、多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预防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保障》2008,(4):52-56
<正>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颁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于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求新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但也有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从5有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是在调解组织或劳动争议仲裁庭的主持下,通过积极的工作,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最终使劳动争议得到解决的一种方式。笔者近年来一直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调解仲裁法设立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度,这是该法的一大亮点。所谓"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差异,以及争议性质(直接与工作相关的争议、间接与工作相关的争议)的调节作用.结合权力依赖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分析并揭示了农民工公民权利的缺失对其调解过程中谈判能力的损害方式.通过研究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大量个体劳动争议案件档案(2011~2015年,共10515例),我们发现拥有较低权力的农民工更可能在调解中做出较大让步,相比城镇职工他们的调解协议更难被企业立即执行.然而,当争议直接与工作相关时,农民工和城镇职工让步的程度差异相比争议间接与工作相关时的让步差异少.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对农民工和劳动争议解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春玲 《企业导报》2013,(12):176-17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具有多元化程序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处理,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技巧调解劳动争议,可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桂生副局长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已达49000件,和去年全年数量持平。日前包括中国四达劳动争议调解援助中心、赉擘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中心、团兴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内的3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京举行联合揭牌仪式。桂生在仪式上透露,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仲裁处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大约是2万余件。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预防定义劳动争议预防是指对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可能会产生劳动争议问题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先防范,从而防止劳动争议的发生。即把劳动争议由事后的消极处理转为事先采取积极措施,把劳动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国有企业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企业、职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以及其社会组织来共同完成。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引发利益纷争。从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和其构成上看,劳动关系一般由利益冲突型,利…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由此,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主要有以下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裴云涛 《活力》2012,(12):91-92
劳动争议调解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就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纠纷后,在第三方主持下,通过宣传教育、规劝疏导、民主协商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开展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于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劳动纠纷,化解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