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劳动力流动这个概念外延界定的不同、分类的角度和依据的不同,因而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其中设置的二级指标有劳动力流动总况、劳动力流动结构、职业介绍评价。劳动力流动总况中包括的三级指标有就业流人率、就业流出率、重新融入率。劳动力流动结构中包括的三级指标有产业间流动、城乡流动、行业流动、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2.
陆慧  李东 《企业经济》2008,(1):93-96
本文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建立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当苏北地区环境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正时,即对劳动力的流入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大于社会环境的吸引力;当苏北地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负时,即经济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苏北地区劳动力的流出,而且个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当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共同作用结果为负时,其结果表现为该地区劳动力的净流失。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的变更、产业结构的变更以及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流动到最合适的就业岗位上,以达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动态的最优配置。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有序的劳动力流动将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4.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入手,对劳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完善,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大体上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和劳动力流动规模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格限制时期(1953-1980年代初)建国初期,国家仍允许各单位自主选择录用,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基本上保持了能进能出的机制。因此,在  相似文献   

7.
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度了2000-2012年长三角两省一市间制造业的同构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利用人均净收入差距间接测算了同时期长三角劳动力的流动强度。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强度呈逐年增大的发展态势。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制造业同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三角劳动力流动强度的增大,省际制造业的同构水平呈下降趋势,这样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明确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自由有序的流动是必然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既有动力也有需要,问题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劳动力的最优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的缺失才能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孙亚男 《价值工程》2011,30(2):11-12
本文通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总体来看,劳动力流动并未对城市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不必担心因为流动劳动力的不断增加而导致城市失业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在劳动力流动程度的不同阶段研究税率结构变化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构建了征税方式转变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两地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模拟,采用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程度的提高,在保持宏观税负不变下由增值税转为消费税的税率结构变化可以提升效率水平和改善公平状况。其中征税方式转变对于效率的正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公平的影响也由负转正,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研究创新:结合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进行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税收扭曲效应差异机制的比较研究。研究价值:统筹协调税制结构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流动与税率结构优化,实现福利增进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巨大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流动与资本流动、信息扩散、产品输出一样都是全球化的内容。外资投资区位的非均衡性、各地区市场规模与自然资源禀赋的迥异共同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决定了产业在空间上发生集聚的动态演变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相对容易,这种产业集聚也就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本文试图从东部制造业集聚的角度,分析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一方面,劳动力的流动极大地活跃、丰富了劳动力市场,使全国人力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如此规模宏大的人口流动,也给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依据莱芜市农村劳动力流动资料,应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务工的概率越大;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成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劳务输出已朝产业化发展,但在有序流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针对科学组织、职业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正确分析了制约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城市发达地区常常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不良社会状况,究其原因表明我们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很好的渠道,不能有序的发展起来。现如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仅靠自发性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其中必须要严格--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问题”我表示对此很有想法。参考资料和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的组织化形式没有形成,农村的劳动力流动大多都是自发的形式。这种现状严重妨碍我国经济的进步。此现象对人们的挑战就是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建设势,创建供求方与供应方之间渠道畅通的良好环境。本文以志丹县候河组为例,分析其组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观点     
培育市场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提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充分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劳动力能实现更好的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将直接创造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一个30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根据中国实际劳动力流动规模,并考虑了汇款、外地与本地劳动力工资差异、人口流动滞后于劳动力流动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了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办法劳动部在总结各地近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并从11月17日颁布施行,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步入按需有序流动的轨道。该规定指出,当本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并符合限定的条件时,用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代际流动进行研究,分析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试图找到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流向优势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