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整个食物供应链意义的食品生产——而非某个单独的阶段,在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层面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一般化的食物供应链模型,并尝试把整个食物供应链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等级分类法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首先,它把食物供应链分为5个阶段、9个操作步骤,以及一个系列27种单个作业程序;9个操作步骤对应于5个阶段,每个操作步骤则是某些单个作业的组合;其次,对21种可能在食物供应链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的一般性事故进行了识别和确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大豆产业不可谓不重视。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把大豆产业与奶类产业、食品工业一起,确定为国家在食物与营养领域的三个重点产业2002年,农业部开展了“大豆振兴计划”,并对大豆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几年来,大豆产业不但没有振兴,反而在萎缩。采访中记者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不少人喜欢进餐前先给食物拍照,然后分享美食照片。这种行为也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现在,这种做法至少有了一个正当理由。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吃前先拍照,食物更美味。圣约瑟夫大学和圣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一系列实验。第一项,研究人员把131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分别向他们发放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在每一组里,一半人被要求直接吃下食物,另一半人则被要求先给食物拍照,然后进食。当食物属于焦糖苹果、红丝绒蛋糕这类易上瘾甜食时,那些先拍照后进食的  相似文献   

4.
不少人一提起吃脂肪类食物,就与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症联系起来似乎“滴脂不沾”才是有益于健康的饮食,其实这是误解。因为脂肪类食物与这些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仅仅限制摄入脂肪量也未必不患这些病,把发病原因归罪于脂肪是不科学的。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对于脂肪类食物,只要适量摄取而不是一味偏食,对人类的健康不但无害而且有益。从营养学观点来看,正常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从饮食中获取1800千卡左右的热量,其中450千卡的热量需要从脂肪中产生,相当于总热量的1/4。每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量,这就需要每天摄取50克脂肪,才能保证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多以粮食为主食,每日摄入的脂肪量并不多。脂肪对某些维生素的溶解、吸收是必不可少的,如维生素A、D、E、K是溶解在脂肪里的。如果饮食中脂肪量过少,就会影响到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这些维生素的缺乏症。可见,脂肪类食物对人体的正常发展和生长是不可缺的,适量的进食脂肪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有益的。 脂肪食物不可缺  相似文献   

5.
从人地关系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论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关系一词始见于17世纪西方人文地理学家对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背景和各学科的不同,人地关系的具体函义也不尽相同。早期,由于人口较少、科学技术不发达,人地关系理论一般立足于人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主要着眼于向土地索取食物作为人类的人地关系的平衡点.人类依赖和适应自然界。后来、人口增多和科技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再是食物,不能单纯依赖土地的自然供给、也有能力利用和改造自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后来对人地关系研究越来越重视人地关系学中的衍生的人口经济问题.从而把人地关系的内涵扩展到“人口…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践行大食物观,对大食物观思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以及践行大食物的基础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践行大食物观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食物资源开发不充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充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渠道不通畅。对此,提出纵深推进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大食物观科技支撑、加强国民营养宣传教育、促进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入分析食物安全、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12个国家挟贫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贫困农村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和程度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物安全广度不断扩大,但是食物安全深度却出现下降;食物获得能力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粮食自给能力有助于降低家庭的食物不安全发生概率;食物可获得性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市场方便度越高,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概率越高;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复杂程度和家庭温饱负担程度的提高,农户面临的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食物观正开启新一轮食物安全整全治理的理论思考。“供给保障”视角以规模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式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但这会加剧主粮与其他食物对国内资源的争夺,从而强化食物供应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体系治理”视角系统提出了食物体系转型的策略,但需要更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视野和国内趋势表明,食物安全的内核是权利安全。“食物权利”的整全视角,本文认为权利视角下的大食物观阐明了食物安全“中国之治”的核心经验,即筑牢“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意志、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体系,以此立足国内资源,防范国际风险,担当国家责任。今后,应把保障权利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政策目标,实现国家发展自主性、人民参与能动性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趟出一条逐步确立保障食物安全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食物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与辩证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大食物观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中国传统粮食观和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为理论渊源,以食物消费观为核心、食物来源观为方向、食物供给观为路径、食物安全观为基础构成大食物观思想框架,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粮食观、把握新时代粮食安全内涵、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终价值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食物观所蕴含的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理念对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农业食物系统固碳减排存在巨大潜力,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大食物观的理念与碳减排目标结合起来,提出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和粮食安全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权衡关系出发,分析了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消费端需求为导向,为低碳减排目标与粮食安全目标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框架指引,农业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能助力粮食安全与低碳减排双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够有效满足居民需求,农业食物系统在2018年已经实现其自身的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转为净碳汇;但是随着未来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实现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和推进低碳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仍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小农为主的生产模式、不均衡的居民膳食结构,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严重等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大食物观引领下的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天南地北     
营养哪去了?——不该一起吃的食物有许多食物,混合进食,就会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反应,使人体内分泌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大大减少,营养大大抵消。常见于以下几种食物:1.不利于铜吸收的食物:铜是制造红血球的重要物质之一,又为钙铁、脂肪代谢所必需。铜多含在动物肝脏内和菠菜、鱼类等食物中,如果把它和含锌较高的食物(瘦肉)混合食用,则该类食物析出的铜会大量减少。另外番茄,大豆,柑类,食物中的维生素C也会对铜的析放产生抑制作用。2.容易上火的吃法:牛肉与白酒同时食用容易上火。因为牛肉属于甘温,补气助火,…  相似文献   

12.
小资料     
小资料·恩格尔系数(定律):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关于家庭收入与食物开支之间的关系的定律。恩格尔通过统计,证明随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后来他把食物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即恩格尔...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实现其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在内蒙古、甘肃、河南和陕西4省(自治区)中8个国家级贫困县320户农村居民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物不安全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锡林郭勒草地样带食物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锡林郭勒草地样带上典型草地牧区、浑善达克沙地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为典型区,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样带农牧户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开展农牧户入户调查获取问卷数据,开展典型农牧户食物跟踪调查获取农牧区食物消费季节变化数据,结合2015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居民营养膳食结构宝塔(2016)和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数据,对研究区居民食物消费进行分析。[结果](1)农牧户食物消费以粮食、肉类、蛋奶为主,其中肉类消费以牛肉和羊肉为主。食物支出以蔬果、粮食和肉类为主,肉类消费量和肉类支出呈现倒挂现象; (2)食物消费量呈现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粮食消费量逐渐减少,肉类和蛋奶消费量增加,蔬菜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大,水果、油类、饮料等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小,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能量摄取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3)区域间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和文化习惯不同使食物消费结构沿样带呈现差异化,食物间互补性和闲暇时间增加引起了食物消费结构季节性变化。[结论]居民食物消费沿锡林郭勒草地样带由北向南呈现梯度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农牧户食物消费呈现季节变化,食物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季节间食物互补性和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食物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研究与国际存在着较大差距,文章旨在对食物保障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食物保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不同时期食物保障概念及其内涵、不同空间尺度下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综述。[结果](1)宏观尺度研究以食物数量安全为主要目标,利用各国研究机构、统计部门专业数据库数据计算食物保障综合得分,食物供需平衡表、全球饥饿指数、食物不足发生率、全球食物安全指数等为典型指标;(2)中观尺度研究从空间可达性和社会均等性两方面识别某一地区、城市是否存在食物沙漠;(3)微观尺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个人食物消费情况以及应对食物不安全状况所采取的措施,美国家庭食物安全调查、家庭食物不安全状况调查、家庭食物多样性调查、食物消费评分、应对策略等为典型方法。[结论]今后我国食物保障研究应有如下转变:(1)研究对象上,由单纯的粮食安全向包括肉、蛋、奶、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所有食物在内的食物保障转变;(2)研究尺度上,由以宏观国家层面食物供给能力为主逐步向宏观和微观研究兼顾转变;(3)研究内容上,除关注食物数量安全,更注重食物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在食物沙漠、食物损失、食物浪费等方面应有更多的关注;(4)研究方法上,结合国际经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观层面食物保障评价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延续、适应全球复杂格局的现实需求;(2)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关联密切,凸显人地协调的系统逻辑、统筹兼顾的整体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逻辑和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3)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实践存在偏差,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生态保护红线与农业生产矛盾,生态产品价值缺失导致多方弱参与,“大食物观”边界模糊加大了制度粘度与跨界操作难度;(4)未来应从精细化管控耕地用途、重构大农业生产空间、统筹山水田林湖草海沙开发与保护和创新食品全产业链空间利用模式等方面重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根植于地、兴旺于业、服务于人,重塑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适应大食物观的新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不断提高,但食物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本文基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引入价格和收入两个中介变量,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多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可通过提高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以及降低物价两条路径显著抑制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而且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存在着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物营养也很狡猾!不留神,它就从你手边偷偷溜走。食物营养逃跑路线大公开,教你锁住营养,看它往哪里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挑战,剖析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从食物消费、生产和贸易角度研究大食物观发展路径,提出保障全民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建议引导居民采取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降低营养食物价格和增加收入等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健康膳食;以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和大资源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挖掘多种资源、发展设施农业、研发未来食物、转型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完善全球食物供应链等路径,增强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前置食物消费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支持范围、优化支持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大协同管理机制和推进高水平开放等践行大食物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物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安全是各国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如何解决由人口增长引起的食物需求增加并支持城市工业化,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界定了中国食物安全内涵,选择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食物自给率,粮食储备率,按人口平均的食物产量和低收入阶层的食物保障水平等五个指标对中国的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