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密切,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结束了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历史。可以说,两国文字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日语初学者在学习中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步入了思维陷阱。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讲解二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汉字,而在这里主要谈一谈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漠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与袁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形音直接表现概念,汉字形美、音关、意美,具体到广告实践,由于侧重点不同,汉字创意有不同的方法,适当地运用这些方法,会增加广告的说服力。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主动地学习汉语,这说明,汉字创意广告适用的市场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书法以文字书写的形式成为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形成、结合汉字所蕴含的艺术美与设计的关系,探讨了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平面设计要吸取书法艺术中的精髓,在设计中注入民族色彩和文化意蕴,使平面设计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华强 《上海商业》2005,(8):49-51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秦汉以降,直至晚清,中国版图辽阔.周边国家附属称臣者众。朝鲜与中国仅一江之隔,自古以来两国交往密切。古朝鲜没有文字.书写皆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始创造朝鲜文字。中国东邻日本与中华一衣带水,两国文化交流频繁.早在秦汉时期日本人民就从中国学会了稻米种植和冶炼金属的方法。隋唐时期.中日交往达到高潮.日本大批遣唐使访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文字最初使用汉字.后利用汉字偏旁改造成51个字母,遂有片假名和平假名。日本在华留学生有许多对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如吉备真备、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等。中国与越南古代即密切交往,直至中法战争后越南方归法国保护。新加坡华人占76%.菲律宾国内华人血统甚多。中华汉文化影响所及,可达东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字".  相似文献   

6.
地域自然环境在世界文字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文字诞生的土壤,造成了文字书写方式和字体形态特征的巨大差别,促使西方文字沿着字母文字的道路发展,而中国汉字一直保存着古典文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汤晨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139-14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整个汉字的构建体系中,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汉字不仅是表达和记载的工具,它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精神的积淀,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关心的人,都会对汉字感兴趣。而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的平面设计,更应该以艺术的眼光发现和开拓汉字的美,很好的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设计元素,做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每天书写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书写延续了几千年了的伟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汉文字书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之所在。为更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当代人文艺术情操素养。把华夏千年古老文字发扬光大,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书法美育教学,是培养和造就学生智力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汉字书法艺术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来提高其它诸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宋文洲 《商界》2013,(11):52-56
有时候仔细端详汉字,不得不折服于老祖宗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洞察力,据说汉字也是世界文字中信息蕴涵最大的文字。“网”和“冈”,大家都认识这俩字,祖先们用图案告诉我们,如果把有生命的东西围堵起来,那就是困境,那就是桎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老的汉字元素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的应用非常广泛。中国的许多设计作品中,有大量的例子向我们说明了一点:汉字的图案设计元素在工艺品设计、家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字体设计、乃至陶瓷设计中都出现了它的影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当我们单纯的从设计的角度去观察汉字与汉字图案发展的历史渊源时,你会发现古老的汉字符号元素对于服饰图案设计的再创意、再设计和再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巴蜀文字是战国时期开明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音义久已失传。近年考古发现的器物上,有不下300个独体文字可供研究。考证发现,巴蜀文字常与古汉字共存.因而可用对照法加以解读,从而找到某些巴蜀文字研究的突破口。同时,对巴蜀文字的音义推测,可以分析研究巴蜀文字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汉字类节目异军突起看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伟 《现代商业》2014,(20):270-271
在这个键盘代笔、屏幕代书的网络时代,当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面临着新技术、新情况的挑战时,我们不禁要问“汉字何去何从?”“传统文化路在何方?”。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因汉字而生的品牌文化节目,以彰显民族语言魅力为己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引领了全民学习汉字的文化新风尚。本文试结合这两档节目,从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资源、文化传播四个方面谈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13.
铁曼 《致富时代》2010,(8):155-155
日语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中国人在看到日语文章时,因为其中大量的汉字使我们甚至可以猜出句子或者文章的大致意思,可是这些汉字读起来却和我国当今使用的汉字大相径庭,有些在字型和字义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阐述汉字的传入和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以及日本的演变、发展作。  相似文献   

14.
何梅 《商》2014,(9):89-89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汉字由于自身象形的特点使得汉字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一定的审美特征,从古代的训诂学到现代的汉语汉字传播,人们均能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来解读其独特内涵。同时,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载体,汉字一撇一捺之间都蕴含着中国文化。近年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复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要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现代文化传媒之中。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读图”时代,但这完全没有削弱汉字的表达性,反而在具体的设计中很多都充分运用到了汉字这一特殊的要素(主要有印刷字体和汉字图形)。因此,本文中笔者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logo”举隅,从而去探索其中的文化涵义,去品味那点点划划之中的悠长意味。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人仍然使用汉字作为书写语言。在人类历史上.中文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语标体系,其基本原理在长达3000多年之间都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文字本身都令人惊讶地没有看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张颐武 《市场周刊》2009,(7):110-110
最近,有论者在《北京晚报》倡导“汉字节”,我以为这确实是个好的建议,无论叫“汉字节”还是“汉字日”,这种对于中国和东亚的汉字文化传承和延续,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汉字,当然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今天还活在我们中间的书写方式。它既有传承历史和延续的意义,也有当下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的表征,也是中国人民创造的独特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7.
周勤  杨晏清 《商》2014,(44):269-269
文字是组成词及句的基本元素,对于现代语言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文字学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纠正错字及别字,接着提出文字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说明了文字学在现代语言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提倡在现代语文教学当中应重视文字学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鲍鲳  雷红英 《市场论坛》2008,(12):28-30
汉字与袁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形音直接表现概念,汉字形美、音关、意美,具体到广告实践,由于侧重点不同,汉字创意有不同的方法,适当地运用这些方法,会增加广告的说服力。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主动地学习汉语,这说明,汉字创意广告适用的市场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9.
暑期已致,各大电脑厂商的促销活动纷纷登台亮相。联想电脑公司再出新招,对每一位购买联想“天蝎”系列家用电脑的用户,赠送一套慧笔中文手写输入系统。这一举动从电脑的输入着眼,目的是打破电脑输入的瓶颈。手写输入,可以使用户自由地使用电脑,不要将时间纠缠于汉字的编码录入,真正把电脑作为一种信息工具来使用。而手写输入系统的着眼点就是汉字的信息化。电脑是西方人的发明,适应的是西方人的字母文字的需求,普通的中国人用电脑输用文字就必须要用有限的键盘输入变化丰富的汉字,因此才有了万“码”奔腾的局面,也才有中文汉字输入培训班等等。其实,从本质上讲,文字的输入并不是学电脑的内容,尽管文字处理是电脑的一大功能。计算机在中国普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突破汉字录入的瓶颈。当前,个人电脑软硬件技术的发展都日新月异,个人电脑的操作变得越来越轻松简单,但中国人学电脑却仍然要首先去死记硬背烦琐的汉字录入方法,这实在是与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背道而  相似文献   

20.
流仪     
旅日华裔作家刘黎尔写了很多记录东京人日常生活的散文,在香港和台北有很高的人气。读刘黎尔的书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她在写作时经常会直接将日文中的汉字用在文字里。比如“熟成”和“流仪”之类,产生奇妙的效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